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边疆民族关乎国内民生与主权得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弥勒佛殿上面的“观音拂水”浮雕,具有古代美术风格,主殿门框和斗拱上的供奉天女形象,具有古代木刻特点,这些都具有敦煌石刻的笔法。整个佛殿表现了汉族工匠的高超石刻技艺,值得建筑、美术家们研究。西藏历史资料中说:“文成公主也从内地招来许多木匠、神象塑匠”,他们在这些建筑物上留下了功绩是毋庸置疑的。

——《大昭寺史实叙略》

材料二   从云南各少数民族上层政治首领的角度来看,除了不愿意接受大一统的政治统治之外,也还有文化冲突的问题,《明史·四川土司传一》记载说各少数民族的土官:“皆据险阻深,与中土声教隔离。”……因此,整个明代,云南都不断发生少数民族首领与朝廷的矛盾冲突。

——王文光《论明代的改土归流》

材料三   清朝边疆政策在……顺、康、雍时期为发展阶段。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边疆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西北地区准噶尔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其边疆政策仍然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内容大体有以下几项:从政教制度方面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开发和建设;从国防方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保卫;上述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围绕这些内容,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摘编自督辉《清朝边疆政策的宏观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内地工匠在大昭寺留下的功绩。从文物的角度论证大昭寺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见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推行改土归流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该措施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在下列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证。①蒙古在清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试从政教制度的角度例举清朝管理蒙古的举措。②边疆稳定关乎国家主权得失。结合所学,说明清政府捍卫边疆地区国家主权的措施。
2 . 侵华日军在百团大战后记载,今后应在华北地区“以治安为第一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从中可知百团大战
A.给在华北地区的日军以沉重打击B.直接改变了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
C.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主战场D.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经济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农学家曾安止的《禾谱·序》记载:“春夏之间,淮甸荆湖,新陈不续,小民艰食,豪商巨贾,水浮陆驱,通此饶而阜彼乏者,不知其几千万亿计。”这说明当时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生活困难B.农业生产出现地域化分工
C.商帮主要从事长途贩运贸易D.地区间粮食转运贸易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何清谷在《秦币探索》一文中指出,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秦朝开始出现铜铸币②“半两”是记载钱币的重量
③半两钱流通已遍及全国④半两钱为秦朝的统一货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以下对“唐世科举”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②分为常科和特科
③明经与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④考试合格可以直接任官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6 .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令文书有《秦律十八种》:《田律》《工律》《徭律》《法律问答》《军爵律》等。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在秦律中规定下来。其中《秦律·金布律》有载,“有买及卖也,各婴(挂)其贾(价);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法律问答》记载:“五人盗,臧(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在秦律中规定了对轻微小罪也处很重的刑罚,这与商鞅、韩非等法家认为只有用重刑才能杜绝犯罪的主张一脉相承。

——《云梦秦简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龚自珍从自救的角度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在魏源的《A》,不单是介绍了世界史地知识,也涉及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评价。1905年,清政府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典为立法模式,大规模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开始法典编纂工作。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B》,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摘编【日本】石田琢智《中日法律的近代转型的比较分析》

材料三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两种重要的治理工具,其作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能够共享社会治理的重要成果。

——骆斌《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对商品买卖的法律规定,概括秦朝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2)请完成材料二中A和B处的空缺部分。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律转型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进步,其中宪法的发展是重要表现。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内容修订为例,说明我国的法治建设的进步历程。②“德治”作为“法治”的补充,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列举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至顺镇江志》是仅存的少数元代地方志之一。有学者指出该书曾记载:镇江土著户10065,口613578。侨寓户3845,其中蒙古29户、畏吾儿14户、回回59户、也里可温23户、河西3户、契丹21户、女真25户。这说明
A.四等人制的民族歧视政策盛行B.两宋时期各民族割据争战交融
C.元朝时期镇江地区各民族混居D.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管理
2021-11-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诗经》记载:“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对材料中体现的选官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的选官制B.是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的
C.是贵族时代垄断高官的世官制D.适应了战国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9 . 唐朝以来,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据(宋)王薄《五代会要》记载,“蕃客朝贡使至,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处指代的专门机构是
A.大鸿胪B.鸿胪寺C.宣政院D.理藩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文献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峰,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该文献所涉及发明产生的影响是
A.使信息记录传播有革命性进步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保证
C.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D.为欧洲文艺复兴出现准备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