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
2022-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统治者将贵族子弟定位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角色,并从小培养其尚武品质。贵族家庭男孩自童年即普遍习射,到入学年龄后要接受正规的训练。据《礼记·内则》记载,贵族子弟从15岁开始学习有关的军事技能,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射”和“御”。周王亲自任命教官到学宫教射箭,并通过射礼考察其教学效果,对优秀教官进行赏赐,还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和士。“以射行礼”“以射选士”制度为贵族青年人进入士阶层提供了条件,激发了尚武之风。

——摘编自徐烨、刘礼国《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尚武教育研究》

材料二 春秋后期,“尚武”风尚开始悄然改变,社会上“崇文”的现象逐渐高涨。由“尚武”到“崇文”的根本转折点是在宋代。宋朝建立之初,在国家治理问题上,一味推行“重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与方针。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之下,人们普遍以“崇文”为荣,而以“尚武”为耻,反映在个人仕途上,只要有机会,就希望出任文职,而排斥担当武职系统的官员。身为文职官员,如果要被改授武职,那怕武职官衔更大、地位更高,也为官员们所不情愿。宋以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中,“粗犷”“原始野性”的成分可谓日益弱化,阴柔替代阳刚,文弱替代武毅,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黄朴民、诸葛瑞强《从“尚武”到“崇文”——漫谈中华文化精神风貌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尚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崇文”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4 . “含沙”作为一种生活在潮湿阴暗之地的毒虫,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记载十分详细且频次很高。到了唐代,除医书外,其它文献对“含沙"的记载明显减少。“含沙”记载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变化增强民众体质B.人居环境的恶化
C.江南区域经济开发成效明显D.传统医学的进步
2021-11-18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晋书》记载,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建立汉政权(即前赵)。在即位诏令中,刘渊不仅追述了两汉及蜀汉三祖五宗的功绩,更重点述及王莽篡汉、光武中兴和曹氏篡汉、刘备续统的历史。刘渊此举旨在
A.赢得中原士人的支持B.融入华夏族大家庭
C.否定西晋的正统地位D.建构政权的合法性
6 . 《元史》记载,元代“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这说明元代驿站制度
A.仅设置于所辖属国B.加强了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沿袭前代民族政策D.激化了与其他民族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并且破格提拔,以至于“四方土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这反映了汉代
A.延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采取分科考试选拔人才D.察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2021-12-05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代,专供城区蔬菜的蔬圃大量出现,京城地区的蔬圃多为皇室和贵族私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宜春郡主高氏言,蒙恩赐城西蔬圃,望蠲(免除)其常租。上曰:“租税所以备军须,免之,则后援例者众。”不许。据此可以推断出宋朝
A.市民阶层壮大B.市坊界限打破C.中央集权削弱D.国家积贫积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西汉《盐铁论刑德》冲记载:“《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这种司法模式
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B.顺应了黄老之学流行的趋势
C.保证了司法量刑的合理公正D.符合了天人感应的内在理论
10 . 《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十分之三。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这反映了清政府
A.农耕经济走到了尽头B.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
C.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D.用经济手段促进贸易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