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对中国共产党建设方面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19195月李大创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样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2)根据材料二并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2022-01-03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纪念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一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据此判断,“这一运动”是
A.辛亥革命B.护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21-05-03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6月浙江历史高考变式题(选择题部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据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存取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解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归纳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3)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1-06-15更新 | 257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6月)
4 . 中国近代是在屈辱与反抗中进行探索,进而找到适合国情的路线。

材料一: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战争期间及战后,英、法获取更多在华利益,俄国侵占中国大量西北东北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中法战争1883-1885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18941895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德、奥、美、法、英、意、日、俄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材料三: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周年》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并分析历次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抗争的失败原因及教训。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3)结合材料三和所知识,列举两例国民党正面战役并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5 . 人类的和平之路尽管有过挫折,但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从来没有改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只是一种祭祀活动,到了公元前 1000 年左右,才开始举办正式的竞技活动,此时的项目很少,仅限于跑步。一直到公元前 776 年,奥林匹克竞技会发展成为全希腊的盛会,比赛项目也增加了很多。运动会每 4 年一届,定期举行,届时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奥运会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人们向往和平的表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增加了冬季奥运会项目和残疾人奥运会项目,充分体现了奥运会的精神:贵在参与。奥运会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 奥运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和平。

—— 摘自赵彦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极一时,自然有不少有识之士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着。但这种和平主义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解读,他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这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的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 1914 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有些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

——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下,1870 年起)》

材料三     2005 1 24 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 60 周年。这是联大首次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专门举行的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开幕词中说:邪恶得势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历史悲剧绝不能重演,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因意识形态而引起的仇恨以新的形式在今天复活。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对犹太人的,而是对所有受到这种威胁的人。

—— 改编自高中教科书《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奥林匹亚遗址的主要功能。结合所学,从“人们向往和平”的角度阐述奥林匹亚竞技会期间当时希腊各城邦间的共同约定。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战结束后不久“有识之士为建立人类和平而努力”的若干事例 ,并简析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领导人因为坚持这“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例,概述二战后人类为了不让“历史悲剧”“ 重演”而采取的举措或反思行为,并扼要说明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2021-06-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周年知识整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还规定:“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主要会议决议

20世纪70年代《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决定建立常设的部长级协调局和不结盟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规定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80年代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
90年代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以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工作中心,集中从企业改革入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主要目标是从1986—2000年15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4.7%,国民收入翻一番。

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1990年春,戈尔巴乔夫提出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生产性设施、航天工业、军事设施、国家银行归国家所有。……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具体名称,并阐释该条约给英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给日本带来的有利影响。
(2)解释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的含义。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完全解体标志。根据材料三,概括戈尔巴乔夫推行“加速发展战略”的措施。
2021-05-0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西方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选权。考选本是中国所始创的,可惜那制度不好。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五权分立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第二条   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

第三条   临时大总统有统率海陆军之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123日公布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日实施

材料三   政党政治在20世纪初中国的实施,反映了当时的先进分子对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渴求,以及如何使中国走上政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尝试。但政党政治最终仍未逃脱被彻底否定的结局。本应该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力量的议会席位被大量的旧官僚、立宪派、军阀的政客所把持占据……中国数千年以家族为中心的政治文化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缺少对国家的必要的认识和情感。

——李绪堂、谭建东《浅析民国初年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文官制度的设想。简述孙中山文官制度设想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实践。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民国政体从设想到实践有何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简述民国初年国民党尝试政党政治的努力。仔细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价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2021-11-1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和平来之不易,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和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1651年航海法的颁布不仅是“英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把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国家的事业来追求”,也是其追求国家层面全球海洋事业的开端。……经过之后的多次修正,1651年颁布的航海法已不仅仅是保护英国商船和渔船的法案,也已经成为英国殖民体系坚实的基石,该法案的实施促进了英国航运和海上贸易的增长……詹姆斯一世统治的22年只建造了19艘军舰。到1648年,英国在海上总共只有41艘军舰。在16491659年的11年中共建造了98艘军舰,加其余一些的战舰,英国海军到共和国时代结束时一共增加了207艘战舰。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据苏联最新统计,十月革命前全国工人赤卫队员约有10万人,而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士兵则有225万人,参加彼得格勒起义的工人赤卫队员有23千名,而革命士兵则将近18万人。事实说明,革命士兵同工人一起组成了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布尔什维克党正是依靠了工人和革命士兵的巩固联盟,在各个中心城市取得了战略优势,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每个士兵和工人的斗志都十分高昂,政权永远不会脱离统治者的掌握……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军队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士兵争取到无产阶级一边。因此它一直非常重视在军队中建党。

——摘自李景治《俄国十月革命争取和改造旧军队的经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个世界大国都已进入“原子时代”和“喷气时代”,而当时的中国连常规武器的制造水平都相当落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由于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美国原子弹甚至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1960年,苏联全部撤走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并同时带走了全部的重要图纸……

——摘引自洪向华《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共和国时代大力建设海军的目的。结合所学,简述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时期建设陆军(铁骑军)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从军队和战略角度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今年2021年是苏军某一辉煌战役胜利的八十周年,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战役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使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重要理论依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军队建设所要遵循的历史经验。
2021-05-22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漫画《自由》。该漫画反映出(     
   
A.上海民众支持南京临时政府B.辛亥革命后新旧势力并存
C.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D.中西合璧成为习俗变迁的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城的最初修建是为了祭祀雅典娜,但是他的重建更多是出于人的考虑和需求。伯里克利认为“重建卫城,让我们激发每一滴艺术的灵感来打造这座壮丽卓越的工程,来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彰显雅典帝国的无上威望!为每一个人都能寻得就业的机会……我们必须全情投入,使雅典名垂青史!”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伯里克利主张重建卫城的理由。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机构在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职能。
(3)《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并指出它的局限性。
2023-09-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