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作为英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所著的《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一书中对《凡尔赛和约》作过这样的评价:“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列宁说,凯恩斯的结论“比任何共产党人革命家的结论更有说服力,更能引人注目,令人深思”。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首先就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问题上,美、英、苏三国为了消除对欧洲的威胁,要求彻底根除法西斯,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材料三   三国首脑达成了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的协议,还决定在德国被占领后,成立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

——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现代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在处置战败国方面的不同点及原因。
(2)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2022-0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2022-01-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宋时期社会上流传着“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桐齐檐,出状元”“潮至夷亭出状元”“穹窿石移,状元来归”等谣谚。其原因是
A.科举选官促进了儒学的官方化B.科举制为社会阶层流动创造了条件
C.唐宋时期文化思想控制的松弛D.文化重心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
4 .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强教授认为,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口号,是“借法”西方以对付西方人,“所以这段历史的'借法’是自觉又不自愿”。这揭示出洋务派
A.通过全面学习西方以改变落后状态B.借助于西方文化以全面实现近代化
C.既要学习西方又阻止近代因素成长D.既要改变落后状态又反对全盘西化
2021-12-08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4世纪欧洲爆发了一场异常严重的“黑死病”,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死亡和瘟疫面前人人平等。活着的人觉得既然不幸会随时降临,何不好好享受生活呢?这一认识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导致人们开始反对宗教信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黄宗羲将王阳明“致良知”的命题重新解释为“行良知”,他认为王阳明的本意中“致”即是“行”,重在力行与实践。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A.重视儒学伦理在现实中的落实B.具有明显的反君主专制特征
C.批判“三纲五常”的传统儒学观念D.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6年胡适撰文指出“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谓之村妇孺而皆懂。”胡适意在
A.批判封建伦理B.否定传统文化C.推动文学革命D.提升平民地位
8 . 有论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理论。每个思想流派都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并在互相批驳中又互相交融,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形成的基础。这说明诸子百家
A.促使治国理论开始形成B.形成了一致的治国理念
C.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明D.影响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9 . 可口可乐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外合资企业的晴雨表。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投产,从外销逐渐转为内销。1986年,可口可乐想在上海独资建设浓缩汁厂,但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后经过中美双方协商,中美各控股50%,组成第一个中美合资企业。这主要反映当时(     
A.中国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B.对外开放扩大离不开对内体制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材料   朱葆三,1848年出生于浙江定海。他十三岁时因父亲重病而致家中贫弱,不得已年仅十四岁时便到上海的五金店当学徒。他平日里勤奋工作、生活节俭、刻苦学习并逐渐掌握了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得到店主赏识,在十七岁时便任总账房和营业主任。1878年他自立门户,开了新裕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1895~1911年他又相继创办了保险公司、船厂、浙江银行、面粉厂、自来水公司、上海《新闻报》等,推动了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转,促进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在十里洋行的上海,朱葆三在清朝官府、外国领事乃至当时还微不足道的革命党人中间均有朋友。在辛亥革命大潮中,朱葆三已逐渐觉察到清政府所谓“君主立宪”不过是打着幌子的骗局,因此他在不同程度上对革命党人的活动表示支持,并把变革的期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后退出政治舞台,先后创办和投资了中国红十字会、四明医院、上海孤儿院、尚义学校、同济医工学校。1926年夏,上海时疫流行,朱葆三创办于大世界附近的时疫医院病人骤增,经费短缺,为此他冒暑前往察看,顺道劝募捐款,终因年老,于92日在上海与世长辞。

——摘编自百度文库《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传记之朱葆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葆三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朱葆三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2021-12-06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