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 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成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那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成、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2021-11-26更新 | 555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对外贸易与经济变迁】

材料一下表所示为1895年和1931年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及占全国的百分比。


——摘编自茅家琦等《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

材料二近代中国各区域口岸进出口贸易值在全国贸易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可以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1895-1915年)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上海常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诸港约占40%。甲午战争以后,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北部的华北和东北、中部的长江流域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到1931年,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的口岸在全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已有了极大的提高。华北、东北和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以及日本在这些区域政治经济势力的迅速增长,是我国港口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吴松弟《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主要贸易港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变化的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
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95年至2000年间,欧盟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
A.世界政治格局的剧变B.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C.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D.欧盟各国货币实现统一
6 . 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平民政治的发展B.社会转型的趋势
C.中央集权的确立D.军功爵制的影响
7 . 1949年11月3日,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接见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时,发表了著名的“破冰解冻"演说,表达了德国要与法国重建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不久,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阿登纳的演说(     
A.体现了欧洲普遍的愿望B.反映了美国对欧洲的政策
C.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趋势D.强调苏联对德国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公元4世纪始,原来被视为例外的“官决法律”不断取代“民决法律”,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导形式。“在最后时期,就像立法的权力似乎因现实趋势而向少数人过渡一样,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公共事务只由一人执管”。这体现了古罗马
A.法律具有灵活务实性B.法律来源的集中化趋势
C.奉行君权至上的精神D.法律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9 . 如图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大体趋势。1984年拐点的出现
A.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最好证明B.说明国民经济比例达到了合理状态
C.与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有关D.证实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艰辛
10 .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A.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B.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