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22.95.45亿
1750年19.213.11.630.97.28亿
1850年22.78.15.135.111.71亿
1900年24.97.49.024.9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
2022-11-16更新 | 111次组卷 | 6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观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写出与图一、图三所示中央机构相对应的朝代名称,并简述相应的判断理由。
(2)图一所示中央机构的开创者是谁?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中央机构反映的制度的名称及作用。
(3)依据上述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的基本矛盾及其变化趋势。
2021-11-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约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约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约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开年)约1690万人
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约1576万人

据材料,概括唐代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021-10-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2次组卷 | 7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吕氏春秋》中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度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度之间的鲜明对比。

材料二   “听群众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伊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土地的耕作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历史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60年代,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是亚非国家,拉美地区只有古巴。20世纪70年代末,大多数拉美国家都已成为不结盟国家,其中1/3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苏争夺战略重心的调整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D.拉美外交独立主义的发展
10 . 唐代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北宋时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2022-01-10更新 | 360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