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1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90次组卷 | 14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下列不属于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B.重修长城,防御瓦剌、鞑靼南下
C.派驻藏大臣,参与共治西藏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3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2023-04-12更新 | 330次组卷 | 126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所反映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各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光武帝此举(     
A.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B.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时间州县(     
时间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根据上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7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55次组卷 | 14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021-10-03更新 | 777次组卷 | 10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53年底,印度政府代表团到北京谈判解决中印在西藏地方的历史遗留问题。周恩来强调,在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或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摘编自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并概述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为“解决中印在西藏地方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有何世界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牛顿以他对支配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促使人们由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文艺复兴被称为“再生”的理由,指出材料二中“艺术和知识的创新”的核心内涵,并概括文艺复兴的性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牛顿彰显“人的理性的伟大”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启蒙思想家们受其影响在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