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2023-11-23更新 | 29次组卷 | 10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0年美国《斯穆特霍利法》规定:“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但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根据该法,美国与包括苏联在内的21个欧洲国家签订系列贸易协定,把关税降低了50%。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执行务实政策维护国家利益B.逐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C.改善美欧关系强化两极格局D.建立美苏同盟抵抗法西斯扩张
3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2次组卷 | 58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保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确立男女平等权利,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社会地位;保育儿童,设立托儿所,严禁溺婴、虐待儿童;优待抗日军人、民兵及家属;抚恤老、幼、孤、寡,通过发行救国公债、发放低息贷款、组织人民互助等形式救济难民、灾民。

——据谭忠艳《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出现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措施的积极作用。
2021-09-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故宫的御花园有效地利用“错景”的手法邻借了院外大树等其它景物。此处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属于
A.“南面而王”观念B.皇权至上观念C.儒家礼制思想D.道家审美思想
2021-09-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兴办的最大水利工程田纳西水利工程。当时兴办这一工程主要是为了
A.保障农田灌溉B.国家干预经济C.解决失业问题D.开发水利发电
2021-09-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毛泽东发文称:“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奏,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A.国民大革命在南方兴起B.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9 . 民国时期,西餐在沿海大城市广为流行,吃西餐的不只是上流社会的富豪,许多公司职员、报馆记者也都成了上海沙利文、北京其士林之类中档西餐馆的常客,由此可知
A.通商口岸更易接受西方文化B.中国饮食习俗变化巨大
C.制度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化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
10 . 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专制统治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松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