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3 道试题
1 . 下表是2003—2006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统计,对表中的数据所体现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维和警察军事观察员维和部队
2003年4044221
2006年168631417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以联合国为中心参与国际事务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3-1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2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卷数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5180703978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时间报刊总数发表社会主义内容的报刊
1918年以前26030
19181922280220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下表是苏联实行“一五”和“二五”计划建设期间社会经济数据统计。据表可知,苏联实行计划经济(   )

时期项目

增长情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比1928)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37比1932年)

国民收入

增长86%

增长>100%

农业总产值


增长54%

工业总产值

增长1.3倍

增长1.32倍
工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38%

提高82%

A.导致苏联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B.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D.使其由农业国转变为了工业国
2021-06-03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十堰市第一中学2021 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的数据反映了

——摘编 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注:均为命案)。某学者依据下表据得出“1740~1780年农村雇工迅速增加”的结论,引起学界的质疑。学界最可能质疑的是
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
1721~1740401921
1741~1760813744
1761~1780934350
1781~18001314883
1801~1820283107176

A.案件总数的记录不准确B.长工和短工案件缺乏对比
C.人命案件发生原因复杂D.数据统计的来源出处不当
2021-05-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项目国家
美国俄国/苏联清/民国/新中国美国德国/西德日本
1910原油产量27.911.30.10.3
钢产量26.53.30.0786.513.10.009
1937原油产量172.928.50.50.4
钢产量51.417.70.5613.219.85.8
1950原油产量266.737.90.21.10.3
钢产量87.827.30.6116.612.14.8
1970原油产量475.335330.650.17.50.8
钢产量119.311617.7928.345.093.3
1990原油产量371.0553138.31883.60.5
钢产量89.715466.3516.538.4110.3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等编制


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就图表中经济数据(整体或某一时期,某一国或某几国),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世纪末,中国留日学生占绝大多数。有学者对民国初年到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留学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详见下表。下表数据表明
留学方向人数留学生杰出代表
美国推算人数达5362人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共计有1700名以上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苏联总计在1600人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日本当在20000人以上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欧洲当在5000人以上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A.留学趋势出现新的风向B.人才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C.学习制度成为时代主流D.留学生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
2021-05-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崇左市2021届高三三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中国社会惯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因征兵问题在多地引发严重民怨,但根据地的状况却截然不同。下表是太行根据地黎城县参军数据统计情况。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国民党忽视政治动员B.国人思想觉悟的提高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中共抗战路线的感召
2021-03-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