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3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A.甲午战争的影响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下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材料四: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2)依据材料三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3)概括材料四中反映的秦朝措施?再举两例相同类型措施。
2023-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市李兆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三: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了嬗变,其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


(1)概括材料一中 “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标志性事件及其根本原因,请用全球史观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中“世界与西方的冲突”主要指什么?从西方角度分析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
(3)材料三图示反映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华文明发生的嬗变。
2022-01-2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备作业)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法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图中书之道密者入真《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捨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个朝代?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此制度有何特点?图示三中的宣政院是为管理哪个地区而设置?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秦朝为管理东南地区设置了哪三郡?
(3)明滑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有哪些新的变化?
(4)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2021-12-1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观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写出与图一、图三所示中央机构相对应的朝代名称,并简述相应的判断理由。
(2)图一所示中央机构的开创者是谁?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中央机构反映的制度的名称及作用。
(3)依据上述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的基本矛盾及其变化趋势。
2021-11-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是孙中山对“民生主义”内涵说明示意图。最有可能记载该图示内容的文献是
A.中国同盟会纲领B.《民报·发刊词》
C.国民党“一大”的报告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2022-03-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
(4)材料四中的机构特点如何?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材料五: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中央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材料四中的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秦朝和元朝的两大地方行政制度及各自的意义。
(5)根据材料五,指出宋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6)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2-03-01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文登南海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如图示1952年5月至1953年底,中国高校院系调整示意图。反映了当时中国
A.外交政第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反思苏联经验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