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币问世以来,在印制和防伪技术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为各套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发行时间代表性技术
第一套人民币(194812月正式发行,19555月停止流通)采用在票面图案中加入“暗记”(即将图案放大后,会出现特定的口号字样)的防伪方式,未使用水印、紫外线荧光物质等
第二套人民币(19553月开始发行,19644月、19991月、20074月分批次停止流通)开始采用水印防伪;其中3元、5元、10元的钞票由苏联代印
第三套人民币(19624月开始发行,199912月纸币停止流通、20007月硬币停止流通)全部使用国产印钞机印制,在国际印钞界首次实现干胶印一版多色接线印刷,和广泛使用安全线技术的欧美货币相比,“个性”十足
第四套人民币(19874月开始发行,20185月停止流通,个别小面额除外)1元以上的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采用多种雕刻制版、多色接线新技术,以及防伪安全线(全埋式)
第五套人民币(199910月开始发行,为现行人民币)券别结构、钞票材质、制版印刷等全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201511月,100元纸币调整了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布局,机读性能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名片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2018年)展会内容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条人民币发展线索,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发展线索源自材料,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 . 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示意图中的“?”应是(     
A.郡国并行B.刺史C.中外朝D.节度使
3 . 根据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能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中日甲午战争的起讫时间。根据材料线索,举一例与甲午战争相关的民众自发抗争事 件。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
2022-03-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绿然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经历为线索,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出身卑微却满腹才华和野心的青年的悲剧故事”。该小说
A.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B.是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深刻揭露了复辟后英国社会的黑暗和堕落
D.是列夫·托尔斯泰艺术上最完美的一部长篇小说
2022-03-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天津逐步成为北方外贸中心。

材料三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行动上又是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

材料四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五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概括材料二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三中“最近这样方式”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后来英国是怎样履行所谓的“文明的高尚义务的。”
(3)按照材料四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4)按照材料五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2022-01-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7 . 下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图示反映了历史主要内容、演变线索和相互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张群玲《以图示史看图论史》


根据隋唐经济制度线索图示,任意选取一个合理的角度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1-12-12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5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新哀洛绮丝》,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卢梭无疑是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政治家思想家之一。20世纪初,以“中国革命的象征性符号”和“契约论思想家”这样两种形象为线索,出现了“自由与公民”、“公意”等大量专题文章:既有晚清时期严复与章士钊的笔战,也有民国以来张奚若、张翰书、朱坚章这样一些著名政治学家对卢梭的精微阐释,更有王元化、朱学勤、崔之元等当代著名学者的交锋与反思,以及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完整地再现了卢校这位伟大的启蒙政治思想家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勾勒了中国卢梭研究的基本轨迹。

——摘编自袁贺、谈火生《百年卢梭:卢梭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进中国人如何以卢梭思想为武器开展救亡运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大事年表(19782001年)

197812月的一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中美正式建交。
128日到25日,邓小平访美。
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决定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904月,中国政府宣布开放上海浦东。
199212月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
10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01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的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第一个方面是上层的统治一一国家治理,主要是通过维护儒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教化人民和通过建设全国性的巨大工程,来为政治统治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个方面是基层的统治一一社会治理,主要就是通过国家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的互动,形成强有力的民间法比如乡约、族规等制度,乡钟、地主等精英,宗族、乡里等组织。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中央王朝力图将权カ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地方。从直接统治的乡亭里制到间接控制的保甲制的演变,只是为了适应乡村社会组织的变化,更为有效地统治乡村。因此,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始终是影响国家与乡村权力体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黄杰《比较历史视野下的大国治理问题研究以藕合治理机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为线索》

材料二 罗马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军事主义结合的一个体系”。罗马国的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推广城市化运动,发展城市体制,依靠行省奴隶主阶级组成的自治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建立起一套中史政府行省机构一地方白治城市三位一体的行政营理机构,这对于帝国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地方治理体系的控制是非臂有效的。这就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双重治理体并不存在,如中华帝国那样长期的、可调适的相互渗透、嵌入和依赖等良性互动关系。

——摘编自梁作槲《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古代中国相比,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古代国家治理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