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2022-11-27更新 | 3304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光武帝时期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郡、王国是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直接掌管一郡政务,由中央任命;王国最高长官称相,代替藩王管理国内事务,也由中央直接任命。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     
A.削弱王国侯国地方势力B.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确立君主独揽大权意识D.吸收秦朝灭亡教训
3 . 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B.国家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
2022-11-10更新 | 489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4 . 《辛丑条约》签订不久后,山西太原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太原一邑巨富,惟西峰村一户耳,然不过万金之产而已,其余数千金产者,才十余户,十五万(两)赔款乌能凑足?”这可以用于印证,《辛丑条约》(     
A.加剧了中国的贫困与衰败B.是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是赔款数额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德对卢梭推崇备至,称之为“道德世界的牛顿”,认同其纯粹理性的追求之上还有人的尊严和权利。但伏尔泰却批评卢梭“教唆人类返回动物状态”。两人的不同评价源于卢梭(  )
A.反对君主专制B.强调三权分立
C.推崇君主立宪D.主张主权在民
2022-11-08更新 | 3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受束缚于土地”。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  )
A.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B.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
C.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D.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
7 . 宋朝是科举承前启后的朝代,也是科举臻于成熟的朝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用考试的方法选官,汉代的察举也有。科举真正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开启了自由报名,在影响人才选拔的诸多因素中,家族门第开始后撤,个人才学得以前进。科举创立于隋唐,但是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科举开辟了一条向上的社会流动通道,个人可以通过读书应举获取功名,提升家族地位。科举使得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群体不断扩大,他们构成了帝国更广阔的统治基础。科举还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择偶。在士族门阀政治的时代,选女婿看重的是门第。科举时代选女婿看重的科举成功,这叫“榜下择婿”。尽管近代以来,人们常常会责备科举阻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我们还是要承认科举曾经起过的种种正面作用。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据材料,指出科举不同于以往选官制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为什么“从宋朝开始中国才真正进入科举时代”?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
8 . 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例如,德国这一时期发展速度欧洲第一,但是所夺取的土地尚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这一现象(  )
A.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激发后起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D.推动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 . 克伦威尔外交政策存在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因素,“他狂热地企图保卫和传播新教”。然而,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霸权,他对这个新教国家并不客气,于1652—1654年与荷兰开战,迫使其尊重英国的海外利益。克伦威尔的这种态度反映了(  )
A.早期殖民扩张与宗教因素无关B.工业发展壮大了英国的军事实力
C.逐利乃是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D.资本主义萌芽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