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由此构成了和汉唐相比所具有的“异质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换言之,汉唐和宋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异质社会。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晚唐以降,特别是入宋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沿海海运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以前未曾见过或者虽有征兆却并不明显的诸般新气象,此时一一凸现在我们面前。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的具体表现。
(2)依据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局面出现的时代原因。
2023-01-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明是最早达到高度文明的共同体之一,经历了长期的内聚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在亚洲内陆形成,在国家形成时期和国家发展早期,其核心区在中原,其后在核心区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中逐渐展开。中原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当时相对于周边,更易于积累财富和生产生活经验,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域,也比周边地区更具有制度建构和精细文化发育的能力,终于建构起以庞大的农业为主要基础的统一政权体系。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区的国家形态,这种国家与社会的组织方式,一直到20世纪初才告终结。中华文明演进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关系是核心区与边缘区的互动。对比于秦汉来说,辽宋夏金元时期,北部边缘区与中原的互动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摘编自赵铁峰《重新思考明清鼎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形成的中华文明核心区的国家形态”之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比于秦汉,“辽宋夏金元时期,北部边缘区与中原的互动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3)综合上述,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23-01-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五代要会》卷二十九《契丹》条载:契丹本无文记,唯刻木为信,汉人陷番者,以隶书之半,就加增减,撰为胡书,同光之后,稍稍有之。这印证了(  )
A.中华文化同源多元之特性B.少数民族文化的长期落后
C.金朝文字得益于汉字影响D.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23-01-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关于下列两则史料,其共同价值是(  )
A.见证了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可以形成相互印证
C.不同时期对边疆地区政策本质有别D.见证了王朝的兴衰
2023-01-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隋文帝时设置《七部乐》,“又杂有疏勒、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屡国等伎”。炀帝时“乃定《清商》《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唐前期《十部乐》中有八部来自西域和域外。西域三大乐舞(胡旋、胡腾、拓枝)在长安、洛阳等地极为盛行。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儒学地位受到了冲击B.隋唐文化具有胡化特色
C.体现三教并行的政策D.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和睦
2023-01-16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汉书·地理志》中提到秦地“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宋地“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隋书·地理志》第一次提到江南地区:“豫章之俗,颇同吴中,其君子善居室,小人勤耕稼。”这能够说明(     
A.古代史家囿于传统“华夷之辨”B.古代中国“北重南轻”的经济格局
C.古代交通不便影响史学编纂D.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扩大了史家视野
2023-01-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史载汉武帝时,“用人行政,领尚书者定于禁中,丞相奉行而已,权遂归尚书”“大臣有罪,则尚书劫之天子责问大臣,则尚书受辞选第中二千石,则使尚书定其高下吏追捕有功,则上名尚书因录用之刺史奏事京师,则见尚书”。此举导致(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尊崇儒家经术
C.形成中外朝制度D.盐铁专卖制度
2023-01-1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高祖二年,在县、乡设置三老以掌教化;惠帝在全国推行孝悌力田复其身的政策:文帝专门为《孝经》设立博士。《孝经》规定皇帝必须“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诸侯要“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庶民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这说明(  )
A.汉初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B.西汉治国思想的成熟
C.汉初治国思想出现一定调整D.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2023-01-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20世纪50年代,江苏丹徒县出土了一批西周铜器,其中的宜侯矢墓铭文记载了虞侯被改封到宜地之事。有学者认为周初淮河流域为徐戎、淮夷等族所阻隔,周人势力远未达到长江下游,丹徒一带不可能有周贵族在封。该论点被20世纪70—80年代出土于陕西陇县、宝鸡一带的国遗址及其器物所证实。据此有人进一步认为,太伯所奔之吴是矢国,也就是虞国。由此可得出(  )
A.历史认识与考古发现互相促进B.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认识
C.历史认识随时代进步趋于真实D.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水平
2023-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考古发现,中国境内古人类学的材料相当丰富和系统,新石器时代,特别是万年以来的文化遗存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这些发现(  )
①可与中国文献记述的远古神话传说相互印证 ②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本土和多元特点
③证明新石器时代以来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势 ④显现社会发展到复杂阶段,文明曙光已初现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3-01-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