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君主集权的趋势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世袭制度的崩溃
2023-12-06更新 | 177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廷议制度规定,皇帝下诏制定议题、与会官员范围,然后集议,议毕由皇帝裁断。如果委托大臣主持,则由负责官员将所议结果写成书面文件,向皇帝汇报。上述规定(     
A.减少了决策失误B.凸显了决策程序
C.防止了君主专断D.维护了朝廷权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中国学界对科举制度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著述颇丰,很有参考价值,如韩国磐的《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朋党之争》、关履权的《宋代科举考试制度扩大的社会基础及其对官僚政治的影响》、张希清的《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何忠礼的《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及姚大力的《元朝科举制度的行废及其社会背景》等。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发展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时期的制度构建,自拟一个能够反映时代发展的文章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地主豪强势力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威胁中央皇权统治,迫使朝廷制定了一些限制地主势力的政策和法规,我国早期回避制度应运而生。自武帝始,朝廷任命地方行政长官遵循官员回避本籍的惯例,即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国守相不用本郡人,县令长不用本县和本部人。显然,这种地方官回避本籍的临时性回避措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尚未见于成文法规。

——摘编自张长立、宋超《论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宋代是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随着官僚队伍的不断扩大,宋代统治者制定了较前代更完备的回避法规,并将其作为成文法编入《吏部条例》和《庆元条法事类》。官员回避的范围涉及科举考试、铨选任官、任职范围、亲属回避等各个方面。宋代推行对见习高级官员子弟任用回避的法令,如天圣七年(1029年)规定最高财政长官三司使副的子弟“毋得任在京钱谷场务”,宰执子弟不许参大政。回避法在宋代的发展与租佃制的盛行有关。在此制度下,中小地主乃至上层农民构成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他们没有门第和父祖官爵作为靠山,反对权贵的亲戚子弟占据重要官位,多会自觉地遵守回避法则。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吏回避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任官回避制度的特点及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任官回避制度走向成熟的表现。
2023-10-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专设“御史府”,用于监察文武百官。中央设置掌管全国监察事务的御史大夫,地方设有郡监御史,军队设置了军监。当时的监察系统虽然较为粗糙,但对后世监察制度影响较大。

——摘编自王勇《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嬗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元朝的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品秩由之前的正三品升至从一品,与中书省、枢密院并立为中央三大重要机构。以前的王朝在地方未建立过正规的监察机构,从元朝开始,地方建立起正规的监察机构,组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独立监察系统。监察官通过朝廷制定的《风宪宏纲》和“诏作新风纪”,可建言直达皇帝,弹劾不避权贵,有效地行使了职权,保证了元朝整个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周继中《论元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元朝监察体制的不同之处。
2023-10-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19年,嘉庆皇帝颁布了一道重要谕旨:“嗣后满、汉(军机)章京办理公事,总当在官言官,毋得携回私寓,致干严惩。”咸丰皇帝也曾谕令:“该章京等内廷供职,嗣后宜倍加谨饬,于一切交游书札,均须慎密。”这些谕令(     
A.强调了军机处的权力中枢地位
B.体现了军机章京拥有较高权威
C.有助于增强国家政务的保密性
D.逐步拓展军机章京的职权范围
2023-10-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朝前期,地方凡有重大的事务,必先召开三司会议,请示朝廷后才能采取相应的行动。这对于时效要求低的事务来说,尚能应付,而对时效要求高的事务,则常有滞后的危险,以至小事变大,终成蔓延之势。可见,明代前期(     
A.督抚制度难以适应形势需要B.地方治理体制有待调整
C.皇帝对国家掌控力明显下降D.中央集权面临严峻挑战
2023-10-05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南宋御史洪君畴在批评宋理宗纵容宦官专权时称:“职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元代张养浩在其所著的《三事忠告》中说,御史这类“风宪官”的职责就是“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A.君主权威受到制度性约束B.监察要注重防止官员结党营私
C.御史行使职权受皇帝庇护D.士大夫阶层猛烈抨击宦官专权
2023-10-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苏易简在被任命为知贡举(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官员)后,立即入住贡院,与外界隔绝,直至考试结束。与五代时期不同的是,宋代知贡举为皇帝临时任命,不是固定官员。这一变化(     
A.基于官员清正廉洁的考量
B.提升了科举取士的录取率
C.维护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D.逐步完善了官员监督程序
2023-10-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五代十国时期的各朝邦大多沿袭唐制,在以同平章事或门下侍郎或左右仆射为制定相职的同时,往往别置官职或以某些官职跻身于宰相之列,并赋予其军政实权。这一做法的意图是(     
A.强化君主权威B.提升中枢行政效率
C.调和君相矛盾D.维护中央集权体制
2023-10-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