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04-25更新 | 626次组卷 | 137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
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
1—210—1414—1820—30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4-04-24更新 | 69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A.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在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C.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B.世界农业最早起源于近东
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2022-07-02更新 | 455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藏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央在藏权威的制度保障。晚清以降,以驻藏大臣为首的驻藏系统官员贪腐无能,特别是英国第二次侵藏中驻藏大臣有泰的"颛预误国",导致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与驻藏大臣关系恶化,进而对清政府强烈不满的严重后果。加之政教合一制使西藏地方政教上层对清朝在藏施政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抗阻力。张荫棠结合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制度改革,逐步提出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方案。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裁撤驻藏大臣与驻藏帮办大臣,改设西藏行部大臣;行部大臣署内完全围绕经济改革对政府职能的需求新设了诸多职能部门,其他地方各级职能机构也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赋予了新的职能。行部大臣制度的相关新设职官向西藏地方政府的延伸,实际是对西藏地方政府的逐步改革,在当时中央在藏权威不足以直接改革西藏地方政府的情势下,不得不说这是改革的一种策略。然而,张荫棠的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在实施上困难重重,随着他的离藏.其改革也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鹏辉《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荫棠西藏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荫棠西藏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方案。
2022-05-3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9世纪初,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组织下,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可见,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兴B.成为东西方文学交流桥梁
C.积极吸收全世界的文化D.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2022-05-15更新 | 889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4月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之后,推行了一套仿效苏联的改革政策,违背了阿富汗社会文化传统,激起国内的普遍反抗。阿富汗政府紧急请求苏联派兵帮助镇压,经反复考虑,苏联的基本态度是不直接出兵阿富汗。但1979年阿富汗发生的反共产主义起义迫使苏联政府正式讨论出兵阿富汗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在犹豫中否定了出兵的设想,但阿明上台后的一系列离心倾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而阿明杀死塔拉基使形势恶化了,在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推动以及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最终走上了出兵道路。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为。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撤军的决定。

——摘编自李琼《从犹豫到出兵;1978一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出兵阿富汗对苏联的影响。
2022-05-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苏联,并与苏联签订《莫斯科条约》。条约申明,双方的目标是维护和平,保证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承认欧洲疆界的不可侵犯性和四国占领柏林的权利。这反映了
A.联邦德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两国关系的全面缓和
C.东、西欧走上联合的道路D.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初,作为传统史学一个重要范畴的"国史"不仅在政治层面被理解为养成国民之国家民族意识的"概念工具",而且还在历史的观念与意识层面被赋予了类似于西方"普遍史"或"通史"的崭新意涵。这
A.表明传统史学被颠覆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剧烈变动
C.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D.使西方史学理论成为了主流
2022-05-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说话"是宋代瓦肆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说话"内容丰富,"凡古今之事悉有囊括,庙堂田野具有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入胜,特别受欢迎。这
A.真实再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B.有利于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2022-05-05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