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2024-01-28更新 | 906次组卷 | 8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农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歌收时的救荒粮,玉米亦是如此。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3-12-31更新 | 127次组卷 | 4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开学定时练习历史学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48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开学定时练习历史学科试题
4 . 1737年,乾隆就中国沿海经常遇到琉球等国的飘风难民一事,下旨称:“……内外并无歧视,外邦民人既到中华,岂可令一夫之失所!嗣后如有似此被风飘泊之人船,着该督抚率有司加意抚恤……遣归本国,以示朕怀柔远人之至意,将此永著为例。”乾隆此举(     
A.延续了传统外交理念B.贯彻了民族平等理念
C.冲击了闭关自守政策D.扩大了地方督抚权限
2023-10-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C.凸显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2023-08-22更新 | 207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些举措有利于(     
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2023-07-21更新 | 448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用大量民力,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一古代“高速公路”。它起于秦朝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向北直达九原郡,全部用黄土夯实,长736公里,平均宽约30米,最宽处达50米。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到达阴山脚下,投入与匈奴的战事。近些年来,有学者对直道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直道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缩短工时,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筑路,司马迁《史记》“堑山堙谷”的记载实际上就是“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山谷”。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

材料二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诸多东西走向的大山、东流入海的大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给养,也造成了南北的阻隔。在分裂时期,秦岭、淮河、长江等还曾多次成为不同政权控制区的分界线与对抗的前沿。为了沟通南北,隋朝在统一后不惜消耗大量国力,开通了著名的大运河。安史之乱后,大运河成为了唐朝的命脉,“东南八道财赋”经由这条通道不断输往政治中心长安,军队的调遣、政令的传达也非常依赖这一要道。同时,南方的丰富物产,如稻米、茶、丝绸等也顺着这条商业通道不断运销北方,运河南段的扬州依托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成了当时最繁荣的城市。唐末,运河被起义军切断,唐朝走向灭亡。

——摘编自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修建直道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状况,并说明唐中后期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以下是某时段英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统计图。该变化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     
时间粮食平均价格指数羊毛平均价格指数羊毛和毛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
1450—1459100100100
1460—146910113298
1470—147995121
1480—1489116138130
1490—149999117128
1500—1509114113158
1510—1519117145168
A.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商品化B.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
C.农业产品结构更趋均衡化D.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镇”的演进简表

北魏在北方、西北设置沃野、敦煌、焉耆等军镇,防御柔然等的侵扰,发挥军事功能。
一度“凡天下上镇二十(镇兵五百人),中镇九十(镇兵三百人),下镇一百三十五(镇兵三百人以下)。”
安史之乱后,镇数大增,镇将凭借兵权干预地方行政、财政事务,县官“束手委听”成为常态。因有兵士“早暮巡警”,“居民依军成市”的现象日益多见。
北宋宋初,下令“盗贼、斗讼先委镇将者,诏县令及尉复领其事”。后又规定,“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兼酒、税之事。”
据元丰三年(1080)成书的《元丰九域志》载,当时全国共有1875个镇,平均每镇有超过200户居民。

——据于云汉《宋代“镇”的废与置》等

材料二   明清江南市镇行政管理简表

市镇类型

管理模式

代表

一般市镇

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交通要道市镇

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

苏州府震泽镇、汾湖镇

一些富裕市镇

设课税司掌收商税

松江府新场镇、唐行镇

少数重要市镇

设立府厅级官员(如同知)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

苏州府同里镇、湖州府南浔镇

规模较大市镇

委派县级副职(如县丞)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

吴江县盛泽镇、奉贤县四团镇

钞关、港口市镇

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

常熟县福山镇、嘉兴府乍浦港

——据张海英《明清江南市镇的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镇在宋代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至明清加强对镇的管理的历史启示。
2023-04-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农村市场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农闲季节,农民“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表明,当时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A.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B.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D.使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2023-04-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