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3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把香港、澳门列入《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后简称《宣言》)适用的非自治领土名单内,置于该特委会的监督之下。若按《宣言》指导的方向,香港和澳门在结束殖民统治后就有了宣布“独立”的可能性。1964年底,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讨论香港和澳门问题。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在特委会会外对重点国家表态,针对不同成员国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争取其支持我国立场。阐述的重点是香港、澳门被英、葡侵占的历史并说明我国反对联合国过问的道理。这次会议为以后特别委员会历次会议关于港澳问题的处理奠定了基调,今后特别委员会历次会议只提供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基本信息,推迟审议直到1972年港澳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

——摘编自胡荣荣《中国政府应对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讨论港澳问题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讨论港澳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伊战争正是由于美国的介入,才延续了八年之久。战争开始,美国表面上中立但实际上却支持伊拉克,对处于弱势的伊朗也提供了一定的扶持。当伊朗开始反攻时,美国便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朗。到战争后期,在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影响下,美国不仅偏袒伊拉克,任其使用化学武器,还与伊朗接触,在经济利益诱惑及人质事件的压力下,美国用武器换人质,爆出“伊朗门事件”,以至受到国际社会谴责,并在此压力下,最后更加坚定地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朗。

注:美国人质事件:1979114日,伊朗数百名穆斯林学生攻占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把其中的60余人扣为人质。

——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两伊战争的政策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对两伊战争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土地与人口比例关系变化

年代土地面积(顷)人口(人)每人实得土地(亩)
嘉庆十七年(181279139393616000002.19
道光十三年(183374200003989420361.86
咸丰元年(185177162544321644171.78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被迫开关。“海禁”废止,又正值西方的全球化殖民大扩张和急剧加速的工业化进程的到来,西方国家对廉价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催生了大批华工远赴海外。荧国官方统计,鸦片战争前,在美华侨总数不到百人,二十年之后便超过了三万人。

——摘编自汪朝光《困苦与坚强——华人侈民海外之路》等

材料三   (美国)随着时间推移,奴隶劳动力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不得不保持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180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祈全球史》

材料四   19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政府鼓励移民,由于美国西部淘金热,华人成为美国受欢迎的移民。18151882年是美国移民史上的自由开放时期。这一时期,以华人为主的亚洲移民到美国人数高达28万。1882年,美国颁布《排华法案》,由来已久的排外种族主义再掀高潮,华人受到美国各个阶层的歧视,限制华人移民被提上美国议会议程。二战期间,由于中国在太平洋和亚洲战场反法西斯的重要地位,美国于1943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大批美国华人移民加入到二战中来。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1)概括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2)评析19世纪初至二战期间,美国政府针对华人的移民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移民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1927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全国各县一律实行县长制,县政府和县长分别代替县公署和县知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政府重新修订《县组织法》,强调:“吾人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而易以总理重县轻省之新观念。总理于民权主义与建国大纲中,汇精聚神,唯在直接民权对于县自治之实际行使。由此可知,县自治者,实三民主义之基本知识。”被任命为县长之官员,应先试署一年,考核成绩优良者予以实授,以三年为一任,期满成绩优良者可以连任或升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19301934年的福建更动县长289人,最短的任期只有4天。规定考试应成为县长任用的主要途径,但据1932年内政部统计,各省通过考试取得县长职位的比例最高的是安徽,但也仅有17.6%。蒋介石也承认:“县为执行一切政令之中坚,其重要如此,而行政经费之微薄又如彼,实无从充实组织,延揽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地方自治的推行,抑或省、县行政结构的建立,国民政府只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改革。
5 . 关于西方文官选拔

材料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者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中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采取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因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试评析这一现象。注意要求:分析背景、影响。
6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268次组卷 | 3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向游牧世界散布农耕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大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进入农耕世界的游牧、半游牧部族,到头来很少例外,大都走上农耕化的道路,从以游牧为本的经济走向以农耕为本的经济,至于已经农耕的部族则更不待言。一旦走向农耕化的道路,他们就按照他们进入农耕世界时社会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逐步采取和适应了定居地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社会阶级制度、道德规范、思想、学术、艺术等等。

——摘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典型示例,自拟论题,对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
2022-02-03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藏族杰出的宗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他通晓诗学、韵律、医学和历算。他撰写《明藏论》,阐述了对佛教逻辑的理解,其所著的《萨迦格言》在藏族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元太宗年间,西凉王阔端派军至藏,给当时处于分散割据的西藏各地方势力以很大的震动。阔端派人迎请萨班至凉州晤面。萨班到达凉州使西藏各派各方势力和蒙古王室建立了政治上的直接联系。1247年,萨班与阔端举行了“凉州会谈”,双方议定西藏归顺蒙古,向蒙古政权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萨班写给西藏僧俗的公开信受到藏族各界的欢迎和执行,成为西藏自愿参加到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摘编自索文清、雍继荣《萨班与八思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凉州会谈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萨班的历史贡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史实
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元朝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
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年前)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
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