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     
A.顽固的忠君意识B.激进的功利思想
C.昂扬的进取精神D.浓厚的宗法观念
2023-09-29更新 | 493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2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
2 .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2023-06-08更新 | 339次组卷 | 94卷引用:2022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
3 . 如图中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A.圈地运动B.工业革命C.光荣革命D.信息技术革命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材料三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利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所反映的国际格局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阵营发生分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分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于和平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
6 .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得益于我国提出的(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外开放的政策D.“一国两制”的构想
7 . 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该事件(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宣告了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D.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2022-12-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检测模拟(三)历史试题
8 . 汉初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在汉景帝时,这种状况酿成了七国叛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     
A.颁布“推恩令”B.设立中朝C.确立察举制D.设置刺史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限于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缺乏充分认识,对国民党等资产阶级党派采取不合作、甚至排斥的态度。后来,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通过总结开展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逐步修改了“一大”的革命纲领,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并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态度,同意与国民党合作。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中国革命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首先占领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结合革命实际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逐步赢得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并指出这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独特的道路”是什么。并列举在这条道路的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22-12-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检测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逐渐形成了(     
A.奏折制度B.军机处C.内阁制度D.行省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