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A.阿拉伯人喜欢听故事B.阿拉伯曾征服印度等地区
C.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D.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2-09-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2 . 华夷之争是贯穿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西周时期,华夷之争已比较激烈。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后人概括当时的形势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下面对这一段历史的解释错误的是(     
A.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是华夷之争的体现
B.戎狄蛮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是在种族血缘方面
C.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双方也存在密切交流
D.华夷之争也促进了华夏认同,丰富了华夏文明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材料三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

(一)中国全面参加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方针实施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2022-08-12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材料二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三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3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5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䜣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冉娣《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主张,目的分别是什么。洋务派进行了哪些实践?
(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的哪些事件作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给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启示。"这反映出《三国演义》
A.真实遵循历史发展线索B.思想内涵博大而深厚
C.客观再现历史人物生平D.歌颂公正无私的美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中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
A.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
C.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
2021-04-01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并主张“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小说文体简介
《新法螺先生谭》科幻小说叙述主人公新法螺从地球到月球、金星,最后重返上海的奇异经历。小说中涉及了大量的技术名词,如“离心力”“卫星”“洗脑”“循环系统”“动物瓷器学”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909年)章回体小说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通过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揭露了从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十一年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新中国》(1910年)科幻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一部以梦为载体的幻想之作。书中写道:“万国博览会”要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此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29更新 | 523次组卷 | 9卷引用:考点18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10 .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2021-03-31更新 | 581次组卷 | 26卷引用:(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后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