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北史》记载:“(隋炀帝)大业三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请使赤土(国)。月余,至其都,王遣其子那邪迦请与骏等礼见。……那邪迦随骏贡方物,并献金芙蓉冠、龙脑香。以铸金为多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函封之,令婆罗门以香花奏蠡鼓而送之。骏以六年春与那邪迦于弘农谒帝,大悦,赐骏等物二百段,俱授秉义尉,那邪迦等官赏各有差。”材料反映了(     
①隋朝陆上丝绸之路交流的活跃   ②隋朝与赤土建立了贡赐关系
③隋朝最早与赤土建立商贸联系   ④赤土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9-03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辽史·百官志》有关于枢密院的记载:汉人枢密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后改用士人。太宗入汴,因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由此可知辽朝(     
A.史家熟知汉人官制沿革B.打击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C.积极推进同汉族的交流D.汲取北宋经验建立枢密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自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雅典城邦开始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他们总数达到两万人,全都获得数值不等的津贴。公元前4世纪初,出席公民大会者也会获得津贴。所有这些津贴都以现金形式发放。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主要以津贴维护民主制度B.经济关系渗透到政治运作中
C.商品经济冲击了民主政治D.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非常高
2022-07-27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被封于殷故地,唐叔被封于夏之故地,周公要求他们分别“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此可知,当时(     
A.诸侯缺乏对王室的向心力B.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务实
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D.全面推广夏商政治制度
2022-08-05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德出现:先秦德治与法治德是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
起源:西周建立起以________为核心的礼制,提出“________”的思想。
发展:________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找救国新思想。
(2)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开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何时?简述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表现。
说明: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________来治理国家。《________》记载,夏朝有《________》,商朝有《________》,周朝有《________》,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________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________时期的郑国。
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主要表现:郑国的子产“________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遭到邻国________的反对他刊布法律,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3)德治与法治之争:说出儒家和法家主要的治国主张有哪些?结果怎样?
儒家:认为人性________,主张________治,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________主张“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法家:认为人性________,主张________治,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秦国变法,奖励耕战,军功授官;________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________,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评价或结果:儒家主张通过________教化民众,重视________________,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在重视________的君主看来,儒家的仁政与________思想,难以落到实处。孟子说“仁者无敌”,实际上却无助于国君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的封建国家。
2022-06-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课前案)
6 .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1784年,乾隆提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的历代帝王均应具有“庙享”地位,最后使历代帝王庙享祀帝王达到188位。乾隆此举旨在
A.认可中原政治文化B.强调自身的正统性
C.扩大帝王入祀范围D.继承中华文化遗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乾隆时期,扬州徽商拥有的资本居然高达四五千万两白银。乾隆朝最鼎盛时国库所存白银也不过七万多两。因此,乾隆帝感叹道“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一现象说明(     
A.康乾盛世的记载明显浮夸B.民间资本的积累初具规模
C.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动摇D.商帮群体的实力均很雄厚
8 . 下表所示分别为古罗马和古代中国典籍中对某一史事的相关记载,据此可以被认定为史实的是(     

史料

出处

(中国人)织成锦绣之绮,贩运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耀夺目。由大地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大秦,又常利得中国丝,解以为胡绫,故数与安息诸国交市于海中

《魏略·西我传》


A.古罗马具备一定的绸缎加工技术B.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存在直接交流
C.丝绸主要通过陆路运输到达罗马D.安息帝国垄断了东西方丝绸贸易
9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原因和作用
(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2)理论来源:《礼记》《周礼》的记载及《墨子》《孟子》的阐述。

(3)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__________,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2022-06-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前案)
10 . 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中对元朝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元朝建立初期
记载出处
“至元年(1264年)…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颤农具”明代宋濂《元史)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政府曾下令.“凡北方诸色人塞居者亦就籍之”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至元十一年(1274年),在泽州有许多因为躲避战乱而没有回家的农民,当地长官主张将他们失去的士地归还之,认为“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明代宋濂《元史》
A.统治者重视流民问题治理B.政府严格限制土地买卖
C.百姓的经济负担十分沉重D.社会统治秩序渐趋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