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自票拟制度形成以来,阁票由宦官呈皇帝,皇帝应亲览亲批于章疏下发,但极难有一个皇帝做到这一点。“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取决于内监之批红”。为此内阁必须与宦官结成某种相容的默契,在极端情况下则会形成宦官干脆自行票拟批答的局面。这反映出明代(     
A.政治运转出现失衡B.权力重心发生转移
C.皇权进一步被强化D.内阁丧失议政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05年前社会舆论认为“今试向执政诸公语之,当改专制为立宪,鲜有不怒且叱者”,而1905年之后关于立宪政体“其倡者一二无赖,而和者乃遍中国,相与鼓吹张皇之,已深入于士民之心。”并有担忧中国的立宪有“专务虚名”而“藉以为应酬之用”的倾向了。这一现象(     
A.反映立宪实质是政治骗局B.反映出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C.得益于清末新政直接推动D.表明立宪成主流政治选择
2024-03-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诗经•商颂》中记载:“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阿衡:王的监护官),而西周成王时也出现了“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的现象(师、保均为周官,掌西周军政大权;尹:治理)。材料表明商周时期(     
A.形成了王与诸臣共治天下局面B.最高统治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
C.治国实践孕育着中央集权思想D.权力的分配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思想家们对何为共同秩序,对控制贵族家族的野心,及民众的暴力行为都做出了一般性规定,这一有关秩序的思想力求做到的是理性,并以客观观察为依据。这一历史现象(     
A.使人的理性摆脱了信仰的束缚
B.把人从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C.蕴含着希腊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D.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理性反思
2024-03-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清末以来,以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为目标的群众运动时有发生,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具体问题,限于某一地域的斗争。但这场运动却是为争取整个国家的主权、争取国际平等地位的斗争,这是在民族觉醒的更高层次上展开的斗争。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D.导致民主革命性质发生转变
2024-03-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美国临时开辟一条从印度东北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驼峰”到昆明的中印空运航线,以确保援华物资经印度源源不断地空运中国。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美、英达成协议,决定从缅甸北部陆上开展反攻,以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底,史迪威将军率领的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力的中美联军从印度向缅甸推进,在英军和从云南出击的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于1944年8月一举攻占缅北军事重镇密支那,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1945年1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啘叮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五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作用。
2024-03-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作为“人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的首要地位当仁不让。他生于流放之中,但丁去世那年他才17岁。他并不是第一个对文学表现出兴趣的人,然而他却以一个伟大创新者的卓越才能为人文主义注入了生命。他比中世纪的任何人都更加熟悉拉丁语经典著作:他在维罗纳发现了西塞罗(古罗马政治家,作家)散佚书简,校堪了李维(古罗马历史学家)的著作,用拉丁语写下许多原创作品,从而恢复了拉丁语作为一种活的语言的地位。这些作品中包括模仿普罗塔克的笔法写就的传记和他本人的文集。彼得拉克的其他著作或致力调和文学研究与基督教教义,或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进行攻击,或痛骂他的政敌,所有这一切都是用拉丁语写的,他同时也用意大利语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在意大利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彼得拉克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彼得拉克取得历史成就的背景
2024-02-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根据健康与社会保障大臣福勒的建议,撒切尔政府于1985年着手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首先,政府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津贴标准,以达到明显降低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目的。其次,对英国社会保障的一些惯例进行改革,使其更加合理。第三,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进一步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撒切尔夫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二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模式,对20世纪末期的英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改编自丁建定《论撒切尔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撒切尔政府社会保障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概括撒切尔政府社会保障改革的影响
2024-02-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尼克松执政时期(1968-1974)美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美国既要与盟国建立较为均衡的伙伴关系,以此鼓励盟国承担更大的责任,同时面对苏联的核优势,美国提出要采取灵活态度,进行对话或谈判,以此实现力量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尼克松主义”。这表明(     
A.美苏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C.冷战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D.世界局势正发生重大转变
2024-02-2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