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成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成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1)以上史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
(2)你认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8-01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知识竞赛试题(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有关文献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谓的禄,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禄则主要是指作为薪俸的粟米等实物,举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国君信任,都可以领取薪俸而登卿相之位。这一转变(     
A.瓦解了分封制度B.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
C.加速了君主集权D.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
4 . 有学者说,评价白银和铜钱到底哪个更适合明朝的中国社会,不能仅仅考虑单位价值的高低,能否提供充足的货币供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以一种价值高但十分稀缺的金属作为主币的话,这将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这一认识是基于明朝(     
A.银铜并行导致货币体系混乱B.货币体系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C.政府强化对货币铸造的垄断D.在中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2022-11-28更新 | 762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
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6 .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一二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官职。此举旨在(     
A.开启近代教育改革B.融入现代文明
C.加快立宪运动步伐D.削弱革命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由此可知,柳宗元(     
A.参与唐中叶赋税变革B.整顿两税法运行乱象
C.执行租庸调制的规定D.维护自耕农经济利益
8 . 唐朝宣州刺史裴耀卿在上表介绍推行乡饮酒礼效果时称:“州牧县宰,所主者,宣扬礼乐,典校经籍;所教者,返古还淳,上奉君亲,下安乡族。圣朝制礼作乐,虽行之日久,而外州远郡,俗习未知,徒闻礼乐之名,而不知礼乐之实。”对该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政府推广魏晋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
B.礼乐教化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性
C.地方行政官员负有教化百姓的职责
D.社会基层教化渗透儒家的纲常伦理
9 . 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年)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25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年),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土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10 . 有学者指出,我们如果在基本古籍库搜索明朝的文献,会发现很多“纳粮当差”的字眼,意指编户对国家承担差役的责任。但是,这个概念在清朝的文献里面却消失了。在清朝财政赋税体制下,编户对国家承担的财政责任叫“完纳钱粮”。这一转变反映出(     
A.国家财政体制完成转型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清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国家财政收入日趋紧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