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明代中叶,尤其是清代乾隆以后,永佃权在江苏、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等省盛行起来。在广西、湖南等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永佃权的“乡规”“俗例”。这一现象(     
A.印证农民不再依附于地主
B.反映明清经济结构的调整
C.促使土地租佃关系制度化
D.说明政府抑制土地的买卖
2022-07-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由于欧洲位于这些网络的中心,因此,新的信息流在这里产生了最强大的冲击。对美洲的发现、对新恒星的观测以及以前不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宗教和农作物的发现,创造了一场思想文化上的地震,破坏了对传统知识的信仰。”该材料旨在评述(     
A.哥伦布大交换推动世界走向一体化
B.全球交换网络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C.欧洲在信息交换网络中居主导地位
D.现代网络系统对知识创新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启蒙世纪,有教养的欧洲人唤醒了一种新的生命意识。他们愈益感受到一种驾驭自然和人自身的力量感:周而复始的瘟疫、饥荒,朝不保夕的生活和天亡,毁灭性的战争与脆弱的和平,这些构成人类生存的无尽苦难,此时似乎终于开始屈服于批判性才智的发挥。从前,人心思定、害怕改变;如今,人心普遍开始思变,害怕停滞。在18世纪,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的信心与现实主义结伴而行,而不是乌托邦空想的表征。这种新趋势之所以蔚成风气,启蒙哲人居功至伟:他们着手提出种种设想,亦即社会、伦理、政治、美学纲领,它们旨在增进自由而不是抑制混乱。启蒙运动既是一场人类心灵革命的产物和表达,也是这场革命的一个主要动因。人类一手应用理性原则,一手通过理性实验,运用理性探究并且效法自然。他们的希望立足于现在而非过去,尤其是立足于他们有充分理由憧憬的未来。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自由的科学》

材料二   中国20世纪初的启蒙运动,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知识精英”们居高临下地对民众进行“启蒙”,按照康德的说法,这种把民众当作儿童来引导和教育、知识精英以民众的监护人自居,是一种反启蒙的心态。之所以是一种反启蒙的心态,是因为知识精英们自以为从西方接受了一整套的启蒙口号和价值观念,就掌握了绝对真理,就有资格成为民众的启发者和新时代的圣人。他们一方面自己还没有经过真正彻底的启蒙,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自己的知性去得出这些价值原则,或至少用自己的知性去检验他们所接受的这些价值观念,从逻辑上和学理上探讨这些观念的来龙去脉,而只是出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迫切需要,来引进一种现成的思想符号或工具。

——摘编自邓晓芒《启蒙的进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启蒙世纪”的新趋势以及“启蒙哲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知识精英与启蒙运动”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4 . 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到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可知(     

甘地纺纱

印尼民族独立纪念碑

加纳独立纪念拱门

A.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B.二战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瓦解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2022-07-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5 . 柏拉图指出,民主有一个假设前提,即政治太重要了,因此就不能把它留给专业的政客来处理,而应该让每一个人都参与。但是柏拉图认为这个理念是错误的,因为它不允许分工。柏拉图意在(     
A.推动人文主义精神的落实
B.说明民主政治存在虚伪性
C.修正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D.强调主权在民是民主核心
2022-07-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6 . 唐朝注重法律制定,《唐律疏议》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若干记载
637年,房玄龄等把《贞观律》送呈太宗,总计为18700条。太宗对法律的兴趣经久不衰,他临终的遗嘱还吩咐他的继承者再次修订法典。651年,长孙无忌等把奉敕修订好的律、令、格、式的新版本奏报皇上《剑桥中国史》/剑桥中国隋唐史》[英]崔瑞德
651年,高宗皇帝修订法典《永徽律》653年首次编撰了一部疏议《永徽疏议》(即《唐律疏议》)用来教育司法官员以助于正确审判《哈佛中国史》/《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日]气贺泽保规
日本自奈良时代(710794年)开始零星地整理各项法律条文,直到平安时代(7941192年)制定“格式”,真正的整理和汇编绝于走上了正轨。9世纪是“格式”等法典逐步被编纂“仪式书”得到完善的时代《律令国家的转变》/[日]坂上康俊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唐朝法制史,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上述记载均出自他国著作,不能作为探究唐朝法制史的材料
B.通过阅读不同的材料,可以勾勒出唐朝法典编撰史的时间线
C.《贞观律》的制定早于《永徽律》,所以与《唐律疏议》无关
D.《律令国家的转变》及其记载,可以推断日本在照搬唐朝法典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年,卫生防疫口罩开始零星出现于中国社会。1904年《中华报》报道,北京城内因开挖沟渠,不仅臭气熏天,且有“无限奇状之微生物”经口鼻进入腹部而致疾,因此“西人行者均带鼻罩”。1918年,留美公共卫生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发起人俞凤宾在概括与总结国际社会抵御“西班牙大流感”,以及中国应对东北、华北鼠疫之经验基础上发表了《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对口罩的规格形制、佩戴方法、防护效果等进行了细致说明。总体而言,口罩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并未真正流行和普及开来。20世纪初年,中国现代卫生事业刚刚起步,面临政局动荡、人才匮乏、财政困顿、职权不明等一系列问题,甚至连负责全国公共卫生事务的内政部卫生司都一度降格为卫生科。口罩往往是在疫情突发时应急使用,疫情扑灭之后便束之高阁,因此口罩这一新生事物也就迟迟未被纳入中央层面的公共卫生防疫制度。

——摘编自陈鹏、王璞《卫生防疫口罩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流行与波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初卫生防疫口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民初卫生防疫口罩兴起的特点。
2022-07-0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8 . 在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资本中,除个别江南绅商投资少量股份外,更多沙船商态度是“群起诧异,互相阻挠”,其激烈“竟至势同水火”。其他本地商人也是态度非常迟疑,人股很不踊跃。这反映出上海轮船招商局(     
A.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B.招商方式引发商界质疑
C.尚未得到清廷大力支持D.创办之初阻力来自绅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工分等特定词汇。工分是生产队会计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年底,会计根据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但这种分配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忽略了实际劳动态度和工作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分制很少采用。该现象反映了(     
A.计划体制下的产物可为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B.按劳分配方式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生产合作社下农民艰苦奋斗的热情
D.农村中绝对平均主义做法毫无益处
2022-07-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10 . 传说黄河流域的部落领袖黄帝修德振兵,安抚万民,平定四方,诸侯咸服,黄帝部落还与炎帝部落联合,在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广泛,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中华儿女也有“炎黄子孙”之称,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还有黄帝陵,现在仍吸引着众多朝拜者。这表明(     
A.古史传说皆确凿可信B.黄帝时代已经出现分封制
C.黄帝陵是黄帝安葬地D.黄帝认同推动了华夏认同
2022-07-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