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列关于中华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传说中伏羲氏创网苦〔用网捕鱼、鸟)之歌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生活
B夏朝历法记载各月的物候、气象和农业等内容夏朝农业出现革命性变革
C西周成王时期青铜器何尊记载“宅兹中国”(建都天下中心)周代统治者已有“天下”观念
D良渚文化稻谷、绢片残存中国农业、手工业领先世界

A.AB.BC.CD.D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雍乾时期,反复诏令官员组织种“薪果、桑、(河堤)柳”,并要求通过工部、农书等途径推广相关技术。工部掌管部分林业事务,各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所管理的事务只有极少部分与林业有关。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采取了封禁政策,东北森林长时期内保持原始状态。

19世纪后期,清政府开禁东北原始山林,但被俄日公司垄断了采伐及进出口贸易.20世纪初,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执掌农牧树丝等事宜,一些地方设劝业道等对应机构,还颁布《农林章程》,制定发展规划。也出现大量民间集股的公司,种植并加工松杉竹的现象。

——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

材料二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建立了以国有林为主的林业所有制体系,同年,政务院规定当时林业工作总方针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利用”。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林业部把各地国有林场的生产、销售纳入国家计划,为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并于1954年决定育林基金统一征收、统筹调配、专款专用。1955年,党中央指出“社员的成片树林,可自愿加入合作组统一经营”。

——摘编自樊宝敏《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前后期政府林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林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3-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公元前5世纪,雅典会定期举行酒神节。在此期间,公布国家杰出贡献者的名单以示表彰;并对阵亡将士的遗孤赠与重装步兵盔甲。这有利于
A.提升民众军事素养B.培育公民人文精神
C.保障贵族社会地位D.增强公民责任意识
2022-03-12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晚明游记大量出现,士人在游记中把杭州西湖的游人看作“俗士”,同时将旅游分成等级,并发展为一套旅游理论,又常以此为名对当时的旅游风气批评一番。这一现象表明
A.士大夫追求身份区分B.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C.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2022-03-12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初,陈独秀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反对只重自娱和缺乏平民意识的文人画,提倡语言通俗化、美术写实化。此举旨在
A.用艺术启蒙推动社会改造B.推动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提高民众对艺术的关注度D.提高大众审美情趣与评判
2022-03-12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由于轮船招商局等企业的股票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各种中外股票大量发行。这说明。
A.列强操纵近代中国经济B.近代金融市场趋于成熟
C.洋务运动进入深化阶段D.新型经营形式得以发展
2022-03-12更新 | 444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38年以来华北平原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挖道沟运动。在运动中创作出大量活泼的墙头诗,如“抗日沟千万条,平原变深山,处处像地堡。抗日沟昼夜挖,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救国又保家”。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调整持久抗战战略B.党的游击战术和组织动员符合实际
C.全国民众的抗战热情得到激发D.华北平原成为游击战争的主要战场
2022-03-12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同——时期的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的部分言论。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的中国与古希腊。
言论出处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道德径》
“人本身就是一个和谐体”毕达哥拉斯

A.文化上的“人本”价值取向明显B.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趋同
C.君权神授强化了君主专制体制D.宗教神学已成为官方思想
9 . 武王灭商后,周人将商人的失国,归咎于商人德行的败坏而失掉天命,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在天命的监督和裁判之下,统治者必须恪守一定的道德标准。这反映出周人
A.全面否定商朝成就B.深受封建迷信束缚
C.严格遵守宗法传统D.对德治思想的阐发
2022-03-11更新 | 29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中央各部会、省各厅不经过县长,直接对县对口局长下达指令。各局局长只对其上司负责,行文报告绕过县政府,直接呈报给其上级,县长与各局局长之间没有形成指挥和隶属关系,县政不能形成行政有机体。县政府机构简略,组织空疏,经费有限。南京国民政府尝试进行县政改革。一是建立由县长负责的统一集中的行政机制。对上级关系,县政府只以县长名义对外行文。二是赋予县长人事荐任权。三是将原设之公安、财政、建设、教育各局进行裁撤,改设三科。此外,国民政府决定暂停自治选举,由县政府委任乡镇长和村里长。同时全国多数县取消区自治组织,合并乡镇组织。国民政府还颁布《县长考试条例》,规定各省每3年举行1次考试,来考核县长。经过改革,以县长为中心的县政府权力得以集中,行政组织得到充实,组织机理功能得以发挥;行政整理的方针适应并满足了社会现实需要,国民政府县政开始趋于稳定。

——摘编自白贵一《论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进行县政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举措。
2022-03-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