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1 . 唐代贞元八年(792年),泉州籍进士欧阳詹首登“龙虎榜”,成为当地有史以来第一个中进士的,被称为“温陵甲第破天荒”,终唐一代,泉州仅有进士12名,远低于关中和中原地区。由此可以推知唐代
A.统治者重视地方教育发展B.科举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
C.门阀贵族统治已彻底瓦解D.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2 . 《雪中的修道院基地》由北德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绘制,图中光线充足,教堂雄伟,森林布局匀称,一支送葬队伍穿过干枯光秃的橡树林。与该画同一流派的作品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马拉之死》
C.《日出·印象》D.《人间喜剧》
2022-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威廉.H.麦克尼尔《5000年文明启示录》这样写道,“像伊拉斯谟这样的人能以著书立说为生,无须在大学或教会谋取职务也能养活自己。剧院通过收取入场费,为演员和莎士比亚等剧作家创造了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西欧
A.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B.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D.人文主义知识分子挣脱宗教束缚
2022-05-18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国之初,刘邦为防止同姓诸侯王坐大谋反,欲以“孝”道牵制诸侯王觊觎皇位之心,却没能及时具体施行。汉文帝即位后,决定从心理层面教化民众,他把《孝经》提到与《论语》和《孟子》同等高度,并列为官学,使之成为社会教化的方式。他又颁布“养老令”,通过受鬻法对年迈者给予衣食方面的供应;通过赐物存问对八九十岁的老人赏赐帛絮和酒肉等日常物品,以表示对高龄老人的尊重与慰问。汉文帝对具备一定年龄条件、政治地位的老人赐予王杖,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特殊待遇。汉文帝通过法律手段推行“孝老”与“尊老”,举孝廉入仕,对不孝者严惩,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摘编自徐鑫鑫、岳燕雪《汉文帝孝亲养老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文帝的养老政策。
5 . 学者王瑞成认为,成立总理衙门是清廷为应对外部危机采取的横向分权,将“外交权”和与外交有关的其他权力部分分出,在体制外形成的新的政府机制,是权力的外移。从内部体制看,掌管总理衙门的奕䜣同时是领班军机大臣和议政王,权力集于一身。作者认为总理衙门的设立
A.削弱了中国传统的权威体制B.标志着晚清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
C.加剧了满清政权的统治危机D.使晚清完成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6 . 《南京条约》签订后,负责谈判的钦差大臣继续与英方交涉,以对条约进行补救。其中一条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系大皇帝天恩。今后若他国要求去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使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说明清廷
A.承认英国世界霸主地位B.被动融入国际外交体系
C.利用英国维护国家主权D.在传统思维下应对变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唐初期,一些原来的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有的成为“逃户”,脱离了国家的户籍。开元九年,制定了括户的政策,规定:各地逃户准许百日内自首,户口可以迁移者,可于所在地附籍;想还乡,以及不符合迁移后附籍规定的,牒归故乡。过期不自首,检括出来后,押送边远州县居住,开元台十一年,又敕令“各从所乐,令所在州县安集,遂其生业”,即允许逃户就地落籍。经过括户农民重新编入国家的户籍。在括户的同时,玄宗还进行了括田;丈量核实实际的土地占比,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田由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对于调整后括户税收,实行六年内免除租庸调,每丁每年纳税一千五百文的政策,这比一般民户承担的租庸调要少,同时括户的货币税取代了实物税。

——摘编自阎守诚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期户口土地政策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时期户口土地政策调整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妇女投身于和平运动是出于妇女的天性。女性于1920年获得选举权后,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逐渐融为一体。妇女和平组织除了对女性选举权和社会正义特别关注之外,还主张普遍外交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禁止以暴力和强迫方式解决冲突以及建立世界性组织以促进为了全球政治、社会和经济合作。虽然宗旨相似,但是各种妇女团体之间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妇女会”是绝对的和平主义组织,它反对一切战争,强调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则更明确地表达了对经济和种族压迫以及殖民主义、干涉主义的关注,强调影响立法过程;而另一个妇女组织“战争起因与防治全国委员会”的和平纲领则属于中间立场,该组织致力于为所有妇女和平团体争取和平。多元的和平观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妇女和平组织之中。

——摘编自王立新等《“积极和平”: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0年代美国妇女和平运动的影响。
2022-05-17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4年,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我愿意,我相信你们也愿意接受一个宽泛的自由定义,在这种定义下,我们走向更大的自由,走向普通人之前从未享有过的更大的安全保障。”这说明罗斯福
A.继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开始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C.努力维护小生产者利益D.寻求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
2022-05-17更新 | 44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维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按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A.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一致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