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   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2022-06-23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有学者曾对民国时期军阀间相互攻击的300份通电、公告等进行统计,其中呼吁道德规范的30份、拥护民主共和的37份、要求实施宪政的19份、反对专制独裁的26份、主张联省自治的11份、呼吁文官政治的10份、反对“黩武主义”的32份、要求废督裁军的27份、呼吁国家统一的38份、主张建立法律秩序的37份、主张实践民权的9份。这可以佐证
A.民主政治观念的社会影响B.军人干政的现象得以改变
C.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建立D.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削弱
2022-05-26更新 | 86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 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386名监察御史出身情况的统计。这反映出当时(       
出身进士举人监生荫生博学鸿词副榜
数量(人)339431111
比例(%)87.811.00.30.30.30.3

A.科举制是御史选拔唯一途径B.监察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统治者重视监察队伍建设
2022-05-26更新 | 885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根据1995年统计,非洲有4国一种原料及其简单加工品占出口总额的95%以上,15国三种商品占出口总额的2/3左右。为增加出口滥垦滥采,疯狂扩大种植面积和载畜量,非洲每年仅荒漠化一项就损失约90亿美元。这表明非洲
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出口增长B.急需国际上的经济技术援助
C.环境的退化制约了经济增长D.经济结构落后导致环境退化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史书写概况(部分)

版本典型语言
《高级中学课本中国现代史》,1960美帝国主义杀害、美国攫取、美帝国主义扩大对外侵略、美帝国主义的阴谋等
《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上下册,19811982对一些内容描述无明显情感倾向用语,还有一些内容描述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等用语,肯定美国对打败法西斯作出贡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②、③(必修)》,2007大多语言叙述客观,无明显情感倾向,有开创、新变化、美国促成、美国操纵等描述

——摘编自谭小琴《新中国建立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统计


——据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

材料三   下表是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部分)

影片主要内容
《停战以后》1962年上映对美方人前虚伪卖善、人后扩军备战的行为进行交叉剪辑,谈判桌上的美方代表、女记者与后方的美国大兵构成了两面三刀的“流氓群像”
《一个美国飞行员》1980年上映首次表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来华助战洋人”爱普斯坦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面的美国人形象
《中国合伙人》2013年上映一方面通过“新梦想”在美国的上市,确认了美国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以“商业谈判”这场戏,揭示出美国“虽然表面上十分强大和傲慢,但其实已经失去往日的实力,不得不在中国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

——摘编自辛亚奇《单一·两极·多元: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19492019)》


(1)概括材料一中对美国形象描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如果运用材料二和材料三来说明美国形象的演变,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为什么?(没有理由不可)
2022-05-24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就图中信息看,较之宋代瓷器,元代青花在外观上与其不同之处在于
A.色彩纹饰B.瓷胎厚度C.体积大小D.烧制难度

材料二:元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侧重于西方,主要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两大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正是元代青花瓷出现的时代背景,因此人们看到了元青花瓷上的异域风俗,器型庞大,装饰繁缛。它在整个亚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通过陆地和海洋两种途径从景德镇向西方传播。

——刘淼、吴春明《明初青花瓷业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2)元青花瓷向西方传播的主要商路有(多选)
A.丝绸之路B.西南丝绸之路C.海上丝绸之路D.汉志商道

材料三:根据中国学者马文宽、孟凡人《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一书统计,在非洲约有17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地点发现中国古瓷,散布的地域广阔,数量惊人,瓷器种类丰富,延续时间漫长……而非洲出土的中国古瓷器各遗址中,几乎都发现有明代青花瓷。在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也都有青花瓷的发现。

——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从文明交融走向社会时尚》


(3)概括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名画,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盛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4)《群神宴》对于探究东西方贸易问题具有怎样的价值?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青花瓷出现和传播的认识。
2022-05-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1-2022学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苏联托儿所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尤其是帮助职业女性看护孩子。抗战期间,一些妇女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被“拉上战场,拉进机构工厂”,国民政府修建了不少托儿所帮助她们分担孩子的抚育工作。当时已有劳工托儿所、农村托儿所、职业妇女托儿所和工厂托儿所之分。具体费用,或向社会募集,或向个人收缴,或由工厂直接负担。有统计称,194910月前,全国共有托儿所119个。

1949年后,党和政府开始大规模配置公立国营(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托儿所,并以两种途径发展:一是从零开始(截至1954年,全国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系统已建有托儿所4003个、哺乳室2670个);二是收编民国遗留的私立托儿所。…托儿所日渐发达并逐步完善,形成了良好且独立的托儿所体系,收托出生后56天的孩子。1980年,《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颁布,明确“托儿所是三岁前儿童集体保教机构”,由地方行政部门领导。当时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各类托儿所、幼儿园98.8万多个,入托儿童多达3400多万人,入托率高达28.2%。

——据杨菊华《新时代“幼有所育”何以实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至1980年建立托儿所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至1980年建立托儿所体系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19041月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学",第一次把女子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女子师范学堂由官设立者,其经营当就各地筹款备用,女子师范生无庸缴纳学费"。19062月,慈禧太后"面谕学部,振兴女学";19075月,学部奏兴女学,拟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小学堂章程》,对其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规定和要求,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上得到了合法地位。据1907年清政府学部总务司《第一次教育统计表》统计,全国除甘肃、新疆、吉林三省没有女学堂外,其他各省女学堂总计428所,女学生15498人。女学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周瑞萍、苗连顺、徐新梅《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女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兴办女学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首先从非洲开始,在人类近代史上,奴隶贩运写下了最可耻、最卑劣的一页。利欲熏心的欧洲殖民者把人数众多、具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又能适应热带劳动的非洲黑人当作猎奴的对象。从塞内加尔河口到刚果河口的广阔地带,停泊着一艘又一艘欧洲殖民国家的贩奴船,把黑奴贩运到美洲。据资料统计,在400年的奴役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圣多明各岛在18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

——摘编自李伯重、韦森等《枪炮、经济与霸权:谁在争夺世界经济的铁王座》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建成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已经开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危机,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的进程。

——摘编自《最新世界殖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塞内加尔河口”“最可耻、最卑劣”奴隶贩运的见证地,并分析近代奴隶贩运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影响。举出二战之后,加快“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事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