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茶马古道与文物保护】

材料一从考古文化遗迹看,4000—5000年前西藏昌都地区就已经存在大型古人类聚落遗址,其中包含着部分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因素和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原始文化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和交融。唐朝时吐蕃政权不断向周边部族扩张,公元7世纪,吐蕃势力逐渐深入和影响滇西北和西洱河地区,并于唐调露二年在塔城设立神川都督府。在此背景下,佛教沿滇藏茶马古道由吐蕃传入南诏统治地区,并以南诏传统宗教文化为基调,形成了独居特色的阿吒力教、东巴教等等。明初,中央王朝视木氏统治势力为防御和抵抗吐蕃势力的依托而大力扶持,木氏历征战而将统治范围扩大到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等广大藏区,并实施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政策。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随着改土归流在滇藏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深入推进和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成为主流,其程度与范围远大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

材料二文化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届关注的保护遗产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的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滇藏茶马古道上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遗产资源。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珍贵遗产迅速衰竭,古道在邻近地区被人为割裂,造成古道遗产内在的历史和文化联系性断裂,破坏其文化的整体性。面对滇藏茶马古道令人堪忧的保护现实,文化遗产廊道区域化、整体性保护思想契合了古道保护的内在诉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的条件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滇藏茶马古道面临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
2023-06-09更新 | 4664次组卷 | 11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3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A.《天方夜谭》具有一定史料价值B.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
C.《天方夜谭》能够还原历史原貌D.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
4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当时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A.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统一B.贯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C.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D.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地区
5 . 科学发展和思想解放是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条重要线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范围。牛顿的经典力学,使自然科学从神学国度中一步步解放出来,也使人们从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人们的思维更加科学化。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据王顺义的《西方科技十二讲》及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等改编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相信不仅存在着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的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让·雅克·卢梭提出了一些启蒙运动中最深刻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自18世纪各门类科学确立以来,科学的实证、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反教会方面较文艺复兴更加明确和彻底,沉重打击了教会和专制政治。科学的进步通过广大公民的个人启蒙促进了社会进步。启蒙思想宣扬人的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为启蒙运动时代科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2-08-20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A.阿拉伯人喜欢听故事B.阿拉伯曾征服印度等地区
C.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D.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2-09-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7 . 华夷之争是贯穿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西周时期,华夷之争已比较激烈。到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有增无减,并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后人概括当时的形势为“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下面对这一段历史的解释错误的是(     
A.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是华夷之争的体现
B.戎狄蛮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是在种族血缘方面
C.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双方也存在密切交流
D.华夷之争也促进了华夏认同,丰富了华夏文明
8 . 绘画中的历史
绘画作品蕴含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A.马斯顿荒原战役

(绘画作品)

B.蒸汽机车

(绘画作品)

C.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辩论的场景

(绘画作品)

D.《黄鼠狼给鸡拜年》

(漫画)

E.德国《吞下苦果》

(漫画)

F.《蒙娜丽莎》

G.麦哲伦船队中的

“维多利亚号”

(绘画作品)

H.英军向华盛顿投降

(绘画作品)

(1)根据绘画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主题所蕴含的时间线索,完成下列表格。(填字母)
时间绘画作品
15、16世纪
17、18世纪
20世纪以来
(2)按画中信息,下图应放置在(?)之前,体现同一主题(?)
A.图AB.图CC.图ED.图H
(3)根据绘画作品所呈现的主题内容,按照下列示例归类。
示例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绘画作品:图A、图H
主题:_____________
绘画作品:_____、_____(选两项)
2022-06-2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等级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纸厂变迁记

1943年,迫于形势,国民政府为制造新闻纸的中国纸厂选址四川宜宾

19456月,经中国纸厂自主研发,中国第一张机械木浆新闻纸问世

1946--1948年,中国纸厂年产纸三千余吨,供应中国半数地区的书报用纸

19494月,鉴于经济形式,中国纸厂全面停工,工人生活困难

1949年底,军管会接收纸厂并改名宜宾造纸厂,引进苏式设备、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逐渐复工1950--1956年,宜宾造纸厂逐步完成国有化改造

1958--1959年,纸厂先更名“602造纸厂”,后与“中元造纸厂”合并为国营宜宾造纸厂20世纪6070年代,纸厂发展为拥有配料厂、运输队、学校、医院,效益突出的“万人单位”1978年底,宜宾纸厂原“602厂”与原“中元厂”完成分设

1988年,宜宾纸厂改制为“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宜宾纸业公司股票上市,成为中国造纸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宜宾第一家上市公司2011年,纸厂因环境污染、连续亏损以及生产工艺等问题停产,随后实施整体搬迁和技改   

一一据《戎城史志》等


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线索,将中国纸厂的变迁划分为五个阶段。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就纸厂的发展情况予以阐释。
2022-08-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三)历史试题
10 . 【百年党史】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也是一部可歌可的英雄史、一部开天辟地的发展史。在党史中,处处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闪烁着科学思想的光芒,记录着滚滚向前的历史进程,总结了革命和建设成功的经验。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教育读本《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一些目录节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为研究主题,总结出一个成功经验,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立论正确,线索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目录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1
一、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限难探索   1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1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19
五、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25
六、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29
第二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36
一、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6
二、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40
三、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46
四、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   52
五、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58
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67
第三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桂   73
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73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78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84
四、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推进抗日民主运动   91
五、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开展整风运动   97
六、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03
第四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111
一、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11
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16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21
四、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实施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   124
五、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30
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筹建新中国   137
2022-08-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