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024-04-07更新 | 361次组卷 | 66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1929—1937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B.计划经济优势显现
C.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D.率先摆脱经济危机
2024-04-06更新 | 249次组卷 | 46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的“化工大王”。他认为:“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他在天津永利碱厂中注重财务管理和建立分科层制度,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企业效益。据此可知,范旭东(     
A.推动了工厂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人物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要出发点D.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2024-04-04更新 | 98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使用日益普遍B.水稻种植范围拓展
C.冶铁技术不断进步D.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2024-0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曲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渡江战役C.淞沪会战D.红军长征
2023-12-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建立他的独裁统治,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的具体体现为( )
①出卖维新派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③接受“二十一条”   ④宣布成立中华帝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2023-12-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所示为1952~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中国(     
类别1952年1956年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个体经济71.8%7.1%
资本主义经济6.9%接近于零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形成D.打破欧美国家的经济封锁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2023-11-16更新 | 369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改编自向达《唐朝与西域文明》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摘自陈立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五方面工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概括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中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023-11-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地位及颁布的重要意义。
2023-11-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