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65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2024-04-30更新 | 308次组卷 | 63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部分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微标,其所体现的相同主题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B.维护地区和平稳定C.合作共赢共促发展D.世界文明多样化
2024-02-01更新 | 34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江南自然资源丰富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2024-01-10更新 | 214次组卷 | 50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2023-12-20更新 | 653次组卷 | 53卷引用:天津市二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年)贸易政策
1786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18131833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46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法》
1849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1860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摘编自【英】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统计表

类别税率(%)主要商品
必需品免税农作物种子、书籍、科学仪器等
5农药、飞机、门机车等
7.5原油、发电机等
需用品25小麦、缝纫机、马口铁等
35燃料、麻、木材等
非必需品50豆类、咖啡、收音机
70糖、蚕茧、风灯等
100茶、饮料、海产品等
150燕窝、巧克力、衣饰等

——摘编自杨圣明《中国关税制度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关税税率特点及形成原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影响国家对外贸易和关税政策的因素。
2023-12-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材料四   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晚清卷》

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

第二十三章天下、国家与价值重构:
启蒙的历程
一、“天下”的破灭
华夏中心的“天下观”
中国不“中”……
体制屈从近代国际体系
“礼仪"屈从近代国际体系
……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简单说来,以文明叙事凸显中国近代史演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德性品质;以富强叙事彰显中国近代史上大多数集团、群体、力量参与历史活动时的普遍心理共性与共同诉求;以阶级叙事呈现中国近代史上所面临的基本困境,以及真正能解决这些困境的历史力量与历史过程,并从中总结值得后人珍视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10 .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形形色色的“主义”。据统计,1915年之前“主义”一词共使用约15000次,其中“民族主义”使用约1100多次、“帝国主义”约700次、“国家主义”约600次、“国民主义”约200次、“自由主义”约200次、“民生主义”约200次、“共和主义”约100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近代中国中体西用思想的盛行B.中国人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政治行动D.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
2023-12-0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