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6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女性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5月,中国第一所女学堂----上海中国女学堂正式创办。女学堂办学“中西并重”,“堂中功课,中文西文各半,皆先识字,次文法,次读各门学问启蒙粗浅之书,次读史志、艺术(格致)、治法、性理之书”。学校章程规定:“学堂之设,悉遵吾儒圣教……为大开民智张本,必使妇人各得其自有之权,然后风气可开。”学堂将续《汉书》、作《女诫》流传后世的班昭作为典范,期待女学生们“处处贤惠,知书达理,博古通今”。

(注:堂中一切捐助、创始及提调、教习,皆用妇女为之。)

材料二   20世纪初,伴随着“女权”概念的输入,女性独立的呼声陡然高涨,进步之士对班昭的批评屡见报端。新女性追随的典范转而变为一批外国女杰,赞誉尤高者为“批茶女士”(《黑奴吁天录》的作者斯托夫人)和法国的罗兰夫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1904年,广东香山女校在“学约”中鼓舞学生:“美国放奴,批茶之力,我辈女流,曷不瞻仰?”1907年,《时报》发表《哭秋女士》诗,将秋瑾与罗兰夫人相提并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中国女学堂的办学特点,并谈谈你对其“中西并重”办学方针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国女杰榜样流传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2023-11-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名校统考(11月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列举了唐宋时期三位诗人的诗句。诗句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朝代

作者

作品

诗句

晚唐

姚合

《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北宋

梅尧臣

《闻进士贩茶》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南宋

陈普

《古田女其一》

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
①商业活动主体多元                                ②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③社会环境相对开放                                ④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多地以设郡。要人民不能反抗,第一步办法,自然是解除其武装。于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了,《管子·法禁》中早有焚书的主张,秦始皇及李斯把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的“诗、书、百家语”都烧掉,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人民也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着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民以自奉,穷极奢侈;还要到处去巡游。统一虽然是势所必至,然而人的见解,总是落后的,在当时的人,怕认为不合理之举,甚至认为是反常之态。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政治五千年》

材料二   元朝实现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明确边疆地区与邻邦较清楚地分开。元在京师周围地区设“腹里”直隶于中书省外,以元军分别占领和控制的若干军事镇戍区为基础,分别设立江浙、云南、湖广等十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并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在行省之下,边疆地区设立土官制度。明朝在边疆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前期在消除割据、加强国家统一与边疆开发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解决有效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元明清三朝统治650余年,是中国历史版图正式形成、边疆地区经济文化较快发展、边疆社会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所采取的巩固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为巩固统一所采取措施的特点并简析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记载,辽国不仅“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指中原)”,而且还在开泰元年(1012年)给生活在今黑龙江地区的铁丽部“诏赐……《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大B.契丹民族已完全汉化
C.理学思想得到了推广D.宋辽间文化交流频繁
6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11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283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隋末风云天下乱,强盛基业毁于旦。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灭群雄天下半。玄武乱生平内患,九年继位次贞观。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该诗提及的帝王(     
A.统一全国B.开通大运河C.创立科举制D.被尊奉为“天可汗”
9 . 名字承载了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9年以前各个时代用的比较多的名字有

19491950年:郑解放、秦建国、叶南下、高正明。

19511953年:宋卫国、方卫平、邓援朝、姚抗美。

19541957年:高建设、申互助、童和平、张建强。

19581959年:孟跃进、潘胜天、戴红花、王超英、方卫星。

——材料来自网络

材料二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1959年及以前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920102019
建国秀英秀英浩宇欣怡
建华桂英桂英欣怡浩然梓涵
国华秀兰婷婷宇轩诗涵
和平玉兰建国玉兰婷婷子轩梓萱
桂兰建华俊杰宇航子涵
建平秀珍建军秀兰建军皓轩紫涵
凤英玉梅红梅佳怡子豪佳怡
玉珍建平浩轩雨涵
志明玉英浩然俊杰雨欣
德明兰英雨欣子涵一诺

——材料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史实,解释不同时期人名用字的含义,概括不同时期人名用字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如果现在有一位刘姓父亲,希望你为其新生宝宝起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字,那么你将为他取什么名字?并阐明其含义。
2023-07-21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成为此时王室家风中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学习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对其子孔鲤的过庭之训,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汉朝以来,立德修身、重视治学、学而优则仕的家风逐步形成,大量家训开始出现,譬如汉高祖刘邦遗嘱《手敕太子文》,教导其子刘盈要“读书练字,尊老用贤”。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家风文化仍然占据主流,忠孝礼仪、读书修身、勤俭节约仍旧是传统士族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曹操的《诫子植》。除了诫子文书之外,《颜氏家训》的问世意味着我国拥有了第一部系统成熟的家风教育文献,直接推动了我国家风文化在民间的大发展大繁荣。李唐帝国时,家风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重视知识、读书论学”,这得益于文官科举选仕制度的确立。

宋明时期,出现大量家训读本,如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等,内容涉及忠君爱国、读书学习、修身立世、礼仪规范、勤俭节约、齐家守业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家风的主要内容。宋明时期,以儒家家风为主体,以商贾家风、女子家风等为有益补充,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具备了成熟完备的理论形态。

——摘编自张贝:《历史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家风传承发展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