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大航海时代以前,欧洲白银的年产量约为3万千克,但是到16世纪下半叶,从美洲大陆流入西班牙的白银实际上每年超过20万千克。在从16世纪到17世纪的100年间,欧洲的银价下跌了三分之二、物价反而上涨了3倍。但是,依靠基本固定的地租生活的领主阶层的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出现持续缩水状况,工商业者不断发展壮大。商人用美洲大陆的白银购买的印度、东南亚、中国的物产,并不是运到意大利各都市,而是运到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海拔区域——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与英格兰和尼德兰的毛织品、波罗的海的粮食作物、法国的红酒等展开交易。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商业与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1800年世界贸易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世界白银的流动走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024-01-04更新 | 26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初期,美国试图利用西欧来增强遏制苏联这一主要对手的力量。此外,美国大量军事订货的消失和士兵大退伍,使国内生产力过剩,大量积压的商品、资金急需寻找新的市场。由此美国在1947年前后逐步形成了支持西欧复兴与联合的政策。随后,美欧之间结成了大西洋联盟。与此同时,英国首相艾德礼承认“(欧洲)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抵御苏联”。戴高乐也表示,“恐怕没有比美国的帮助是更需要和有益的了”。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欧同盟关系出现分化。欧共体成立后的十年间,形成了统一的关税同盟和市场,成为了美国强有力的经济对手。此外,欧共体还在对苏政策和中东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后提出重建美欧伙伴合作关系,承认英法拥有独立核力量。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后,西欧各国迫使美国同意改革国际货币制度。70、80年代美欧关系有所改善,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矛盾的暴露更加充分。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欧之间结成大西洋联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欧同盟关系分化的影响。
2023-12-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18世纪以前海上交通比内陆交通发达,海外市场也比国内市场活跃。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一些矿区铺设了铁道,让马拉着有轮的车厢在轨道上行走,从而增加货运量。不久后,许多人尝试用蒸汽机带动车厢,“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至1837年,议会批准了98条铁路修筑计划。1845—1847年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至此,铁路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过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近在咫尺。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于是生活的节奏也就加快,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间就是金钱。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尤其重视经济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于1952年全线通车。1962年通车的兰新铁路则成了陇海铁路向西的延长线,这既是中国贯穿东、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干线,也成了中国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中西部地区,中国的北部、东部地区还新建了秦沈、京九、鹰厦等铁路干线。到2015年底,全国建成了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铁路网,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铁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铁路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不断被非洲、欧洲、亚洲与美洲地区引进,中国铁路标准也日益成为国际标准。

——摘编自潘健《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践行——以新中国铁路建设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英两国铁路交通发展的影响。
2023-12-28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和连绵不断的战乱,引发了一股股气势磅礴的移民运动。西晋末年,逃生的中原人民大多迁到江左定居,与当地人民同耕共织。原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大量涌向中原地区。淝水之战以后,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推行一系列仿效汉族封建制度的政策。平城成为吸附与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民族与文化的大熔炉,一直传续到孝文帝统治时期。孝文帝改革使融汇于平城的文明潮流随之涌向洛阳。在江左的东晋、宋、齐各朝发扬的典章制度与学术文化,也随着南北士人的交往而互传,从而形成南北文化不断地交流融汇的生动态势。

——摘编自李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厂,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其图自灵岩山起,由木渎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从太湖北岸、介狮何两山间入姑苏郡城, 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邱山止。其间城池之峻险,廨署之森罗,山川之秀丽,以及渔樵上下,耕织纷纭, 商贾云屯, 市廛鳞列, 为东南一都会。

——节选(清)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

材料二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制。此画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最终完成。全幅画有各色人物 1.2 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 余栋,各种桥梁 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近 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 余块,完整地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

——摘编自《〈姑苏繁华图〉赏析》


(1)据材料一,指出徐扬创作《盛世滋生图》的背景和动机。
(2)据材料二,简述绘画中姑苏“盛世”的表现。若要进一步证实画中苏州的盛况,还可搜集哪些史料。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徐扬《盛世滋生图》的史料价值。
2023-12-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英国对中国陶瓷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促进了洛可可式在英国装饰艺术中的发展,在英国刮起了“中国热”的飓风。瓷器成为炙手可热,受人追捧的珍贵器物。后来英国本土瓷器发展,瓷器走进了平民百姓家,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其中家庭的女主人以拥有美丽的瓷器收藏作为身份的象征。后期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 中国在英国的印象发生了不好的转变, 同时英国本土瓷器制作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瓷器在英国走向了衰落。为了满足英国市场对瓷器的本土化需求,中国瓷器从制瓷技艺及器型、装饰等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戴砚芳《17-19世纪中国瓷器在英国的流行研究》


(1)据材料概括影响英国本土瓷器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瓷器发展对中英两国的积极影响。
2023-12-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此制在周代即已流行,以后各朝相沿不缀。唐朝对婚龄有两次规定,贞观元年,太宗诏令,“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以礼聘娶”;到开元二十二年,玄宗改为“男十五、女十三听其嫁娶”。《唐律·户婚律》言,“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而婚书一般是由父母,亲属和媒妁来完成,法律又严禁男女私下相亲相许。唐代明文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两年,若外姻有服属而尊卑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亦以奸论。”《唐律》还规定:“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诸祖父母,父母被囚禁而嫁娶者、死罪徒一年半、流罪减一等。徒罪杖一百”。甚至还规定,“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

——摘编自侯虎虎《唐宋婚制的演变及其流弊》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婚姻成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婚姻成立条件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历十五年的战乱之后,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积极重建官学教育体系。自光武至明章之世,由于统治者对官学教育都比较重视,经常亲临太学及三雍,养老行礼。讲经辨学,奖赐太学博士及弟子极为丰厚,导致学风大盛,延及周边四夷蛮荒民族,如匈奴就曾派子弟到太学学习。这是中国最早接受外邦留学生的记录,由此可知,东汉的官学教育可谓盛况空前。东汉政权对地方官学的兴建也极其重视,桓帝时南阳太守刘宽“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东汉郡学遍布于十三个刺史部,而以扬州、益州、兖州、荆州等地为最盛,甚至在边远的武威、九真、交阯等地也建立有郡学,自东汉明帝以后,地方官学出现了从郡向县乡延伸的趋势。

——摘编自屈直敏《两汉地方官学建置考》

(1)据材料概括东汉官学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官学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官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3-1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年,(党中央)又提出了“三线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当时严峻的国际局势,使中国领导人考虑到需要加强战备,以便应对敌对势力对中国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毛泽东提出:所谓三线,是按地区划分的。第一线是沿海,第二线是中部地区,第三线是后方地区。新疆属于第一线。

材料二   1999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为西部开发创造了重要条件。但总的说来,西部在全国地区经济格局中仍处在严重落后的地位,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还在不断扩大。邓小平曾在1988年说:“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现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机已经成熟。

——以上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下图中与“第三线”地区对应的序号,并结合所学分析“严峻的国际局势”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2023-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美国经济进入二战后的繁荣时期,北部17个城市都经历了这场繁荣。到1970年美国学生的高中毕业率达到了76%。北部17个城市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46%,其中郊区平均人口增长率高达107%,而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却出现缩减情况。郊区面积、人口和就业的增长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免费公路系统建设,同时在新公路系统诞生的重要时刻,美国人正用他们逐渐增长的收入购买百万计的汽车,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免费停车的汽车购物中心在50年代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约翰·F·麦克唐纳《战后美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社会政策》

材料二   匹兹堡曾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二战后,匹兹堡市中心烟雾污染、交通拥挤的困扰已成“心腹之患”,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刻不容缓。1945年秋戴维·劳伦斯当选市长,在其主导下,第一步便是加大力度推行无烟燃料的使用或使用特殊装置控制烟尘排放,并对市内最大的钢铁公司进行降低排污量的改造。而后在城市中心区按比例划定工业、商业及居住范围,IBM、贝尔、希尔顿等公司、酒店相继落户其中。他们实施了老旧住房的拆迁工作,却没有给被拆迁者提供任何就业帮助。最终改革达到了部分目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治理,但内城居民变为以穷人和黑人为主,郊区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和白人的一统天下,大城市问题更加棘手。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匹兹堡实施城市治理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城市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