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古代雅典,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在演说中互相诋毁对手,有时为了本集团的利益,使用陶片投对方的反对票,以达到放逐对手的目的。这说明古代雅典(     
A.施政效率受到制约B.民主弊端处于主体地位
C.权力滥用非常严重D.专制残余仍然十分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太平天国统治时期,某年湖北的一次科举考试中,不到1000人的应试者,800多人中了举人;而在安徽的科举考试中,一个县就出了30名举人。由此可知,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意在(     
A.顺应民心民意B.优化选官制度C.创新用人方式D.巩固天朝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如图,该图可以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A.华夏认同意识逐渐形成B.汉朝对匈奴的战事激烈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深远D.少数民族内迁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11世纪到13世纪初,西欧出现了王权与教权共治的局面。12世纪中期之后,教皇和国王一样享有独立的权力。14世纪时,国王开始独立于教会之外,自行任命世俗官员,王权得到加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B.国王直接剥夺教会的权力
C.国家对外扩张的影响D.国王与贵族及市民的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368年,明太祖诏令“废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官号”,“立军卫法,分屯设兵,控扼要害,京师至地方皆设卫所”。这些做法(     
A.扫除了蒙古势力的威胁B.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
C.消灭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有效地防止倭寇的侵扰
6 . 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禅让制”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是上古之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一个由自然所决定的、相对稳定的统治模式。这里的“自然”是指(     
A.宗法制度的延续B.经济政治的发展C.人身控制的加强D.选官制度的进步
7 . 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官秩令》,将文官分为9秩,即“上卿、中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少大表、上士、中士、少士”。这一“官秩令”(     
A.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征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经验
C.总结了古代官制的教训D.借鉴了古代九品中正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四年(980年),将蔡州褒信县主簿授予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洞主)明起(人名),并且褒奖其“讲学为主”;至道三年(997年),又钦赐匾额给河南登封“大室书院”。这折射出当时朝廷(     
A.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B.推进私人书院官方化
C.重视社会教化的作用D.发挥程朱理学的效能
9 . 1708年,英王安妮最后一次行使国王对议会的否决权。事实上,否决权在此时已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原则确立后,政府要么服从议会,要么下台。由此可知,该时期(     
A.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形成B.英国权力制衡体制形成
C.英国代议制度有所完善D.英国的内阁制最终确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的角度看,竞考制在法国犹如从天而降,几乎无人阐述其来源。其实,稍加追究,便可以搜寻到法国竞考来源的蛛丝马迹。利玛窦等是最早直接接触中国的西方人。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式的“理想国”。“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他对中国文化十分痴迷与崇拜,引发了西方的“中国热”。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在中国只有经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够任职政府官员。这是中国长期保持“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原因。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科举制度时说,“关于人的思想,不能想象有比中国更好的统治手段,在那里,一切权力掌握在由极其严格考试录取的成员所构成的官僚体系手中”,“中国是一个奖励德行和鼓励才能的国家,诚实与贫穷的农民可以成为官员”。从一些文件和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法国竞考制度诞生的直接来源。竞考制诞生并且普及后,法国大学招生“不分门第,不问资产,不计较学历资格,知识水平是入学的唯一条件,而考试是衡量知识的唯一尺度”。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简评利玛窦对中国“科举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中国科举制的观点,说明科举制与法国竞考制、大学招生制度变革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