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材料一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为共同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危亡,而实行的第二次国内合作这样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华中地区是新四军和八路军在抗战相持阶段共同开创的一个根据地,在战略上有重要的地位,华中局明确要求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大力提倡发展棉纺织业、造纸、制皂、制蜡等小型工业和手工业,争取实现自给自足的目的。农业生产要以垦殖荒地和调节水利为重点,根据地应大力提倡,并设法保障其发展。

材料二下图是1941年—1945年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华中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2023-12-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解读阶段特征,把握历史脉搏】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一段黑暗、反动的历史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发展的时期。

材料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谁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侣,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间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宣言进行简要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小楚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心所向是其建立的源动力B.郡是直属于三公的地方行政机构
C.儒家大一统思想被成功实践D.该体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雅典城邦和雅典卫城布局示意图。

   

据此图可知(     
A.完善的城防工事表明雅典城邦思想观念封闭保守
B.以广场为中心的开放空间有利于公民的直接参政
C.雅典卫城布局集中表明城邦的城乡差别突出
D.公民数量不断增加推动城邦面积的不断扩展
5 . 如图是《荆湖北路熙宁十年(1077年)各税务商税额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发展为全国商业贸易中心D.基本形成区域性商贸网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此图可以反映出(     
   
A.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B.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
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2023-05-07更新 | 688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期6月模拟考历史试题(二)
7 . 下图为早期殖民时期跨大西洋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     
   
A.三角贸易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出现B.蓄奴制催生庞大的殖民地出口市场
C.西班牙是大帆船贸易航线的枢纽D.近代西欧的社会财富全靠掠夺积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9世纪中期世界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二   这一社会差异的严重性在俄国赢得对拿破仑大军的巨大胜利之后变得明显。1815年至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许多军官对他们在其中已生活了4年的比较自由的西方社会有着极深的印象。在那里,他们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回到俄国时,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这种情感说明了所谓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国家。新加坡在语言教育上坚持“英语+母语”的双语教学,即在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用语,承担大部分科目的教学,而母语作为各族学生的必修“母语”课程和文化德育课程语言。……它打破了单一族群教育体制,少年儿童从小懂得接受多元化的社会和制度;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各族学生能够享有同等教育资源,同时能够学习他们的母语和文化,让“多元”文化的“各元”不至于失根。……新加坡式英语……让多元的新加坡人找到了共同体的感觉。

——赵泽琳《“多元”族群与“一体”公民——新加坡多元族群治理与公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至19世纪中期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对美洲族群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2)综合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以“文化重构”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9 . 如图是拉丁文字母(M、N、O)的演变示意图,这表明(     

(注:原始西奈文字中的符号几乎有一半来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原始西奈文中的一些字母又被膦尼基人借鉴了。再往后,希腊人借鉴了腓尼基字母,并传给了罗马人(拉丁文),再往后就传给了西方人)
A.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B.人类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发的特点
C.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D.埃及文明奠定了现代西方文化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2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将美国平均关税从20%提高到40%以上,被时人称为“可憎关税”法案。下图是众议院各州代表对该法案表决结果示意图,这反映了(     

A.南北方的力量对比悬殊B.联邦内部存在分裂隐患
C.政策调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D.自由主义思想仍占明显优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