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从表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
时期相关记载每乡平均规模
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约12500户
两晋“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
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上置四乡。”
500—2500户
隋唐“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约500户
A.组织划分趋于精细B.治理成效日益降低
C.官方渗透逐渐减弱D.政局变动影响突出
2 . 《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河内太守王温舒在任时拘捕处刑郡中豪强,“至流血十余里”。他还很不满意,认为没有使邻郡的地方都这样做,刚好春天到了,他顿足长叹道:“如果冬天再延长一个月,就可以实现我的计划了!”材料反映出(     
A.施政方针有悖人本思想B.农耕文化影响法律实践
C.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D.东汉官僚考核存在局限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清时期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灾就有21次。史料记载: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上述史料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D.义和团运动
4 . 【中国古代岭南移民】

材料一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积数年之功,攻破岭南。这些遣戍的秦兵,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到秦二世时,又应南海尉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之请,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在岭南并入帝国版图的同一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即岭南)……以适遣戍”。这批遣戍的人数大约为50万。汉朝的典章制度多袭秦制,一些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者,也往往被发配到岭南。

——摘编自段塔丽《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材料二   明代祝允明记载,“(广东)惠州壤邻汀赣,奸民实繁”,指的是流民众多。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惠诸县迁来的。和平县建县时,有自福建来者,操客家音;也有自江西来者,操水源音;由此构成和平县的两大方言。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移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福建的来自客家人居住之汀州,江西的则是来自毗邻粤北的赣南。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闽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岭南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明代岭南移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5 .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又记载冒顿单于:“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汉书》记载:呼韩邪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后汉书》记载十六国时期,“南单于既内附,兼祠汉帝”。材料说明(     
A.匈奴政权日益封建化B.匈奴贵族生活奢靡
C.边疆地区逐渐被开发D.游牧民族南下频繁
6 .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中国,叫法多样。但关于玉米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史载记录不一,下表是有关玉米传入我国的史料,根据材料,我们可以认为(     
出处记载
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田艺蘅《留青日札》“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
王象晋《群芳谱》“出西番,旧名番麦”
注:明人眼中的西番(土),不仅指吐蕃,还包括传统西域异族番国
A.玉米可能经西域之地传入B.玉米的原产地具有多元性
C.玉米经海上传入不可相信D.因史载混乱无法得出结论
7 . 五代胡峤《陷虏记》称“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是我国文献关于西瓜来源最早的记载。有学者考证湖北恩施“西瓜碑”碑文后认为,一种被称为“回回瓜”的西瓜种子是归附南宋的回鹘人爱里八都鲁一行人从河西地区辗转带到长江以南的施州即今恩施地区的。这表明(     
A.物种交流影响民众生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西瓜引种
C.民族交融促进物种传播D.战争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竹简《子产》记载,郑国子产立法的理论依据是“天地、逆顺、强柔”,提出要根据天地运行规律、事物发展形势来制定法律,并将体现当世统治者命令的“令”列在体现传统法度的“刑”之上。这反映了(     
A.君主集权体制的确立B.重法轻礼思想的形成
C.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D.法律制定方式的改变
9 . 【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明清时期江南市镶蓬勃发展,缔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业绩,成为前近代的一抹亮色。

材料一   南浔镇历史悠久,兴起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位于太湖东南,由湖州一平望运河穿越而过.正好处在湖、嘉、苏三府交界处的桑蚕丝织业中心地带。此地生产优质丝绸一辑里湖丝,使它成为湖丝集散与贸易中心,其经济地位和经济总量是其他府县无法比拟的。

材料二   如表为明末清初湖州市沈氏《沈氏农书》反映的农业经营


《吴江县志》记载,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逯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清朝《黄渡镇续志》记载道光之际,里中所产土布,衣被七闽者……本镇商人孙时杰创议自牧自运嗣是土布自运福建之路以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浔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分析江南市镇蓬勃发展的影响。
2023-12-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史》记载,洪武年间,御史周观政巡视奉天门,拦住了准备入宫的一队女乐,领队的中使只能禀报皇帝,而后回复周观政“女乐已罢不用”。但周观政要求“必面奉诏”。最终朱元璋只能亲自出宫,向周观政解释“宫中音乐废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这一事件说明(       
A.御史职能发生根本转变B.台谏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
C.台谏合一趋势开始出现D.相权的膨胀威胁专制皇权
2023-12-05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