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大事记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四   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1864年)

材料五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的军事工业。1876年,李鸿章又派唐延枢以官督商办形式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洋务派后期,少数“官督商办”企业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改编

主题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材料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清政府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压力及其近代领土的要求,而清政府对于边疆地区松散的统治,已无法克服眼前的危机。因此,清政府只能在武力面前重新建立一个更为严密、集中、强有力的统治体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材料七   首相伊藤博文通过对日本政治状态的观察,认为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与中国的冲突一些有吸引力的事情上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本显然正在冒充被压迫地区的朋友。日本声称要在朝鲜保证驱逐中国人和维持国家主权下和朝鲜签订条约。根据这个陈述,日本是朝鲜的朋友和保卫者。

材料八   《悉尼先驱晨报》对具体战况的报道

战况报道
丰岛海战当这两方相互接近的时候,日军注意到一艘中国旗舰未向他们致意,并且拿出枪向他们逐渐接近。之后,中国人很快开火。日方立刻用炮弹回击这一挑战。
旅顺大屠杀从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得到消息证实了日本占领了旅顺港,“进入这个地方后,映入日军眼帘的是无头的一些朝鲜人和其他日本人。他们在袭击开始前被中国人抓到。眼前的景象激怒了日本人,以至于他们不再限制自己的军队,并且几乎没有一丝饶恕。”

注:《悉尼先驱晨报》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商业性报纸。甲午战争期间,《悉尼先驱晨报》对甲午中日战争做了相关报道。以上材料皆来自此报纸的报道。

材料九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基础测评*
(1)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一图示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指出19世纪中期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点?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又带有新的时代特点”,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论证说明。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曾国藩、李鸿章的共同主张,并说明提出主张的背景。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贡献,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末治边政策。
(6)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藤博文的这种想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7)材料八中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指出导致《悉尼先驱晨报》失实报道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纵横*
(8)据材料九,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023-09-0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16·纲要上第1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考古学者根据距今约7000年中华大地居民的炊器使用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文化圈。这体现了(        
文化圈地域典型炊器图示
釜文化圈长江流域

   

三足器文化圈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

   

筒形罐文化圈燕山南北地区

   

A.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B.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
C.中原文化具有先进性D.成熟的青铜铸造工艺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宋代二府三司制
   
思考: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思考宋代二府三司制有哪些特点?
2023-07-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我国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基本完备。据元人王祯所撰的《农书》记载,宋元时期全国有农具105种,其中有许多是宋元时期改造创新、广泛应用的新式农具。以下农具图示左为戽斗图,右为秧马图。(     




这两种农具的使用
A.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B.促进了玉米推广种植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D.推动了稻作农业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以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下图是对这一话语的图示:


——根据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时间消灭空间”这一命题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4更新 | 31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内阁与皇帝之间权力运作图示


材料二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年间,要求具折人亲自书写,内容不得为他人所知。雍正皇帝完善并推广了奏折制度,具折人员的范围包括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官,要求他们随时奏闻一切地方之事:奏折的内容范围包括君臣筹商政务、制定和执行政策,了 解地方的的吏治和民情,讨论用人问题和宣布官员的任使。要求收回朱批奏折,打造奏折专用箱锁,奏折直达内廷,皇帝亲自阅看,不假手于人,严禁臣下互通奏折内容,与军机处相辅而行,确保奏折的绝对保密,对不遵守奏折规定的人予以惩处;形成了朱批谕旨制度。

——冯尔康《近50年来清代奏折制度研究综述》


(1)指出明朝设立内阁的原因。材料一图中,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朝奏折制度的“创新”之处。
(3)有学者认为:“有清一代......在我国传统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延续,也有创新。”任举一项史实, 说明明清时期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延续与发展。
2023-02-12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美国时任副财长哈里·怀特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谈判,出台了“怀特计划”,其主要内容是设立一个总额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情况认缴一定的份额,各国投票权的数额取决于认缴份额的多寡。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他们讨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设立,最终同意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

——摘编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界史》


材料二   1948年,关贸总协定举行第一次会议,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启动。人们没有想到,参加这个体制的成员从最初的32个扩大到50年后的132个;人们也没有想到,1995年国际贸易组织成立了,它落实了贸易争端调节机制的实施……人们更没有想到世界贸易会以每年平均7%的调整增长,与50年前相比,增长了14倍。

——摘编自侯若石《经济全球化成历史趋势,多边贸易体制功不可没》

材料三   1948年,由于市场主宰了全球化的进程,因而全球化的利益和取消第三世界债务机会都不是均等的,一部分国家和人口得益,而更多的则被边际化,从而形成了危险的两极分化。联合国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与最贫穷的1/5人口之间的收入差由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世界贫富的差距。

——摘编自龚书铎《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经过“改造”被置于“和平金融基础”之上的国际货币是什么?根据“怀特计划”,说明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具有绝对控制权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这么多“没想到”到集中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依据材料一指出直接推动这一趋势的机制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说明图示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2-01-04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
9 . 下图是学者勾画的工业革命和国家创新体系演化示意图

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B.科技领域的发明和创造
C.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24-05-10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下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10 . 如图为“近200年美国移民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近200年间北欧和西欧移民始终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B.世界大战和经济“滞胀”危机使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
C.二战后美国移民结构伴随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改变
D.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趋于一体的移民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