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27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下表中有关鸦片战争的三组史料信息可知(     
道光帝“连衅”,“犯上作乱”者是不能长久的。
费正清(美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根本上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陈旭麓(史学家)对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A.历史结论受人物视角的影响B.历史评价缺乏客观依据
C.历史事件是多种因素的结果D.历史解释反映历史真实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苏轼(1037—1101),元佑四年任杭州知州,恰逢杭州大旱、饥疫并发。苏轼奏请朝廷,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用于救济饥饿之人。次年春,苏轼一方面降价出售官仓粮,置粥分药,救治百姓;另一方面,募集钱财二千缗和自资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储备钱粮,以防疫病……供应城内居民用水的六井年久失修,淤塞废置,苏轼请教精通水利的僧人子珪,予以修缮……城内有汇聚江中潮水的茅山河和接受湖水的盐桥河,苏轼组织人员疏通二河,以通航运。同时,苏轼将救荒剩余钱财招募工役,修筑堤坝,后又在堤坝种木芙蓉、杨柳,望之如画,杭州人称为“苏公堤”。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1)根据材料,概括苏轼治理杭州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轼治理杭州取得成效的原因。
2023-11-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570年,张居正获悉蒙古俺答汗之孙来降,指示山西总督王崇古务必了解详情,若俺答汗诚心款贡,可“假以封爵,许其贡市”,但要“坚壁清野,扼险守要以待之”。

次年,朝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在边境开市,随即在蓟镇、宣府、大同、辽东等地屯田募兵,大力修筑长城及附属设施。对于东北女真各部,张居正认为其依赖互市获得生活生产用品, “准其贡市,以示羁縻”,并限制各部入境,分化制衡即可。万历年间,云南、贵州等地土司构争,朝廷派抚按官调停拟约,要求土官务必“感恩悔祸,各保强土,如违约启衅剿除不赦”;又在广西设学,大书圣祖教民榜文。

——摘编自刘祥学《明朝民族政策演变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张居正处理周边民族关系的不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张居正的民族政策。
2023-11-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策略为战略实施提供科学方法……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摘自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一阶段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该阶段战略目标所采取的灵活策略,实现了战略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要求:明确指出该阶段党的战略目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结论合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由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在19世纪60年代左右提出,认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19世纪70年代后,该思想先后传入美、日。美国拥护者认为,政治活动最强者是“生存斗争”的获胜者;经济生活得到幸福和成功,是自由经营者证明他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19世纪后期,美国拥护者还提出大公司兼并小公司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殖民地是强国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强大民族的保护和指导。日本拥护者加藤弘之还认为,天赋人权思想不适应时代,获得民权要靠竞争;想获得更多权利,就要积极支持国家参与世界竞争,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晚期西方风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温情脉脉的“礼”和以德为本的宇宙观逐渐被颠覆。19世纪末,社会进化论传入中国并逐步影响思想界。深受加藤弘之影响的梁启超认为“世界之中……强者常制弱者……欲自由权者……惟当先自求为强者而已”,这一认识成为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到1918年末,梁启超游历欧洲深受震撼,西方现代文明幻灭的悲观氛围代替了西方进步的乐观,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提出“国界必当尽破,世界必为大同”,认为民族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归于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晚年梁启超摒弃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复归传统的天下主义。

——摘编自高力克《梁启超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析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在不同时期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023-11-2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7 . 联合国成立初期,成为帝国主义超级大国控制国际事务的机器。后来,中小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国家占成员国的绝对多数,联合国日益变成第三世界国家同超级大国斗争的战场。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B.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联合国影响力的增强D.超级大国实力的削弱
2023-11-26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初,英国以党派为基础任用的官员,常因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替而大批更换;19世纪中期后,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同进退的“文官”,不参加党派之争,一般终身任职,执行政府的决策,论功奖惩。这一变化(     
A.促进了决策权与执行权合一B.削弱了内阁行政权力
C.调整了政府的行政运行机制D.导致了政党政治衰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B.美洲白银严重匮乏
C.亚洲传统经济仍具优势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领主为满足新的商品消费需要,将劳役地租改为固定的货币地租,庄园内的自营地几乎全部出租,使农奴也变成了有人身自由的佃农。据此可知,当时西欧农村社会(     
A.庄园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B.封建主的经济地位增强
C.富裕农民上升为统治阶级D.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瓦解
2023-11-26更新 | 453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