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其主要依据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B.北洋军阀派系纷争混战割据
C.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失败D.南京国民政府专制独裁统治
2 . 康有为曾经五次上书,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     
时间名称背景主要主张结果
1888年12月《上清帝第一书》中法战争战败朦胧的学习西方议会制度愿望。未上达
1895年4月《上清帝第二书》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未。上达
1895年5月《上清帝第三书》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上达
1895年6月《上清帝第四书》富国养民,教士治兵,求人材(才)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图自强,以雪国耻未上达
1897年12月《上清帝第五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变通善后,讲求体要,乞速行乾断,以图自强。上达
A.打倒列强坚持变法是上书核心B.光绪帝不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
C.上书主张从维新开始转向立宪D.民族危机加深是多次上书主因
3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等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进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措施全面易行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北魏实现北方统一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此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此次之实验”是何事件,史学界认为该实验失败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并写出哪一事件旨在实现“吾人最后之觉悟”,该事件对民众有何影响?

材料二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据焦润明《论近代民族主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
2023-12-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此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据焦润明《论近代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此次之实验”是何事件,史学界认为该实验失败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并写出哪一事件旨在实现“吾人最后之觉悟”,该事件对民众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所具有的新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具有这些新特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
2023-12-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地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
C.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D.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非洲的国家

材料二   


列强瓜分非洲

材料三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统治给非洲文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的殖民解放斗争所带来的影响。
2023-1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人都卑视宋朝,称之为“弱宋”。殊不知宋朝处境的困难,较之汉唐,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一则是……西边由山西大同往南,尚有雁门关一条内线可守。而东边河北则只有居庸关到山海关一条外线。逾此向南,从北平保定直到黄河北岸,地势平坦,更无阻塞。宋代的国防形势实太削弱。二则宋代东有辽,西有夏,这两国都是马和铁的最要出产区。中国对付北方,必用骑兵,而训练大队骑兵,根本条件不够……所以宋朝要宋朝在此情况下,应付辽、夏,前后维持了一百六十年的长期,实在比汉唐困难得多。

后来金国南侵,也只占领了黄河两岸,没有能过长江。南宋虽弱,还能保住了半个中国……蒙古人用兵,世界罕有其匹……然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敌人,还是中国。那时中国早分成三个国家:北是金,西是夏,南是宋。而蒙古南犯,自成吉斯汗至忽必烈,前后五代七十八年……蒙古武力亦为吞并中国消耗极巨,宋亡而蒙古亦趋衰弱,未到一百年,仍为汉族驱逐出塞。整个蒙古帝帝国的衰亡,主要还是在中国开始。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第四讲: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强弱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料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2-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2023-12-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虽然罗马法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被岁月逐渐尘封,然而,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     
A.以实现欧洲统一为主要目的B.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
C.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2023-12-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