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一路之中帅、漕、仓、宪四司并立,同掌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权,规定“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民通签书实行。”这些做法(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杜绝了地方官员的徇私舞弊
C.旨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荥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

——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峡之一。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和英国的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新加坡福建会馆曾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南祥大学,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建会馆还曾资助四百万元重修了天福宫,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华或投资海外剑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贸易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加坡逐浙成为紫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

——摘编自龚伟达《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角色定位与社会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华工赴美的动因。结合所学,简评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提炼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阐明新加坡的文化定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4 . 下表所示为宋代皇帝颁发罪己诏的情况。这反映出宋朝(     
类型缘由文献记载
自然灾害类旱灾宋神宗颁布“上能恭于事则雨若,泽不施于下利则旱灾”
雨灾宋英宗颁布“岂朕之不敏于德而不明于政?”
大风宋仁宗颁布“居常励翼,罔敢怠荒……实由灵眷,申戒朕躬”
生物灾害类蝗灾宋仁宗颁布“方岁旱而飞蝗滋甚,百姓何罪而罹此!愿归咎于朕躬”
天象异常类日食宋徽宗颁布“日为阳,人君象也,为阴所掩,不可不戒”
人为灾害类战乱宋太宗颁布“朕受命乾坤,为民父母,宁欲黔首,陷于非辜”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弱化B.社会救济困难重重
C.政治统治深受儒学思想影响D.君臣共治体制确立
2023-11-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6 . 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A.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B.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C.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D.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2023-10-23更新 | 781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其意在(     
A.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B.彰显统治的合法性
C.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D.复兴征服地区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旧唐书·高祖本纪》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旧唐书·夏侯端传》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大唐创业起居注》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
A.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B.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
C.《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
D.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
9 . 明末清初,太仓人吴伟业在《木棉(棉花)吟序》中说:“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康熙时期的《嘉定县志》记载,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由此推断,明末清初嘉定县(     
A.弃农经商成为当地居民的首要选择B.棉纺织业生产专业化明显
C.经营土地已非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D.农产品价格呈下降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A.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B.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D.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023-12-16更新 | 50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