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建立后,为调剂粮价、救济灾荒而设置了常平仓,但后来有名无实。熙宁二年秋,颁布青苗法(又称“新常平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将常平、广惠仓现有的储备粮折算成现银作为本钱,于夏秋之际,按照前十年中丰收时的最低粮价,将民众所请贷的粮食折价成银钱贷出。第二、将人户按财产多寡分为一至五等,明确各自可贷青苗钱的上限,支借后尚有余款可视情况多借给三等以上人户。第三、农户自愿请贷,不得强迫。第四、除游手好闲之人外,先借贷给乡村农户,如果还有剩余再借贷给城郭人户。第五、请贷农户每十户为一保,贫富搭配进行借贷管理,三等以上人户担保下等人户。第六,青苗钱的利息为二分或三分,每年发放两次贷款。

——摘编自江剑《北宋青苗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青苗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青苗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早开辟了西欧—拉美—中国之间的跨洋商业联系,北太平洋在其中主要体现为一条海洋贸易往返航线,而远非一个由频密的商贸网络支撑的整体经济区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北太平洋上发展起了新的跨洋国际贸易——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它的开辟与其他贸易路线,为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去大西洋中心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材料二   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比其他各国都早,到19世纪中叶时,它施行自由贸易,并希望因此成为“环球作坊”,成为供给所有各国制品的承办人,而所有其他国家就应当供给它各种原料,作为交换。

——摘编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贸易商主导下的对华海洋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形成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810月,统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通过多边多轮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法国获得阿尔萨斯的大部分领土,确认法国占领的洛林的梅林、图尔、凡尔登三个主教区归法国占有,法国拥有永久驻防菲利普斯堡和部分莱茵河右岸的权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8149月到18156月,欧洲各国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和平问题。181569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等七国签署了《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包括正文121条和17条附带条款。主要内容是:恢复波旁王朝对法国、西班牙、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法国保持其1790年的国界,并向反法联盟国家支付战争赔款7亿法郎,联盟国家在法国驻军3~5年。

——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史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对法国政策的不同并分别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亚纳体系处理国际事务的共通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何思敬(1896-1968),中国著名法学家、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有意识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1927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执教,经常利用课堂讲授唯物主义、介绍十月革命。他还开设“义务讲座”,讲述抗日形势,宣传红军长征,引导师生关心国家大事。1938年,到达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等。抗战胜利后,何思敬作为中共唯一的法律顾问参加了重庆谈判。1948年到西柏坡,参与草拟《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兼任国家法权理论和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参与宪法的起草。何思敬精通多国文字,翻译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毛泽东称赞他是“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摘编自龙翼飞、王渤飞《何思敬:新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奠基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高度评价何思敬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何思敬取得成就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5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各个氏族文化区既相互交流,又逐渐交融,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共同奠定基础。

——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

材料二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兴衰变革,是因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生的……既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调适性变迁,又有满足行政体制规范化需要的结构性变迁。

——摘编自甘泉、张海鹏、任式楠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畜牧业始终在中国农耕区的周边地区,许多游牧民族逐渐被农耕文化所同化。随着农耕文化的扩张,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主体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付少平《中国古代农业生物资源的结构性特点》

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史进程还依然延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现局部统一或“大一统”的各王朝都以“中国”正统王朝自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林文勋《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材料三

   

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五千年·不断裂”为题写一则短文,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的文化基因。(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2023-08-15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末,关中发生饥荒,汉、氏各族大批民众被迫流亡到汉中地区,其中十余万人获准进入巴蜀。西晋益州刺史谋求割据自立,为收编移民而残害流民首领,各族流民在氐族人李特的率领下攻克成都,粉碎了其割据阴谋。不久,西晋政府又下令遣返流民。史载:“时罗尚(西晋新任益州刺史)贪残,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李特去世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再次攻下成都,李雄在部下及部分蜀中大户的拥戴下称皇帝。“雄于是下宽大之令,降附者皆假复除。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益州遂定”,“由是夷夏安之,威震西土。时海内大乱,而蜀独无事,故归之者相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自秦朝以后,大一统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基调。比较来看,欧洲的面积与我国相当,但自古罗马帝国以后就逐步分裂为众多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欧洲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原人构建、各民族参与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区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为周边各民族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何星亮《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3世纪末大量人口迁入巴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公元3~6世纪中欧人口迁徙的后果的差异。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的演变

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经历了由罗马式建筑向哥特式建筑的演变。罗马式建筑出现于中古时期早期,盛行于11世纪和12世纪早期,因采用典型的古罗马时期的拱券结构而得名,整个建筑结构坚固厚实、四平八稳,强调整齐壮观和粗犷有力。罗马式建筑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方面,是教会权威的体现。它外部没有装饰,是看上去十分简朴的乡村艺术表现形式。哥特式建筑始于12世纪后半期的法国,1314世纪成熟,盛行于欧洲。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但它以五彩缤纷的玻璃花窗、轻盈纤巧的飞扶壁、玲珑剔透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教堂内观为主要特征,集中于城市的哥特式建筑,兼有世俗性与宗教性、理性与非理性、神秘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多重因素。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等

分析说明中古时期欧洲建筑风格演变的成因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男性主导了全日制初等教育领域,社会和父母更重视男孩子的教育,高等教育就是男性的特权。与男生相比,女生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坚持女子教育目标要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相一致。女子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音乐、跳舞和绘画等课程。从事教师行业一般都是未婚女性的权宜之计,但是对于男性教师却没有这样的限制。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以后,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69年,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贺鹭《十九世纪英国女子教育的保守与革新》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性别不平等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氏族制演变而来的苏美尔城邦,在其形成之初主要有三个政治机构:城邦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又称“公民大会”)。它们分别是从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首领、氏族长老会议和民众会议演变而来的。城邦首领有多种称号;他们是城邦主神的最高祭司,居住在主神神庙内,负责主持城邦的祭祀活动,掌控神庙的经营和修建;他们还主管城邦水利工程的修筑,他们平时参加政权管理,战时统帅军队。据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记载,乌鲁克城邦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的抵抗主张虽遭到贵族会议的反对,却在得到公民大会的支持后实现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为了统治疆域广阔的国土,古巴比伦国王宣扬自己是众神之王。国王不仅有权任命和罢免官员,还全权处理国家的一切事务——包括军队的、宗教的、行政的、司法的……他们在都城中心下达指令,由下一级的官员负责传达,政令被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使所有人遵守。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一个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及一套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官僚机制逐步成型。

——摘编自[英]莱昂纳德·W·金《古代巴比伦:从王权建立到波斯征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美尔城邦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谟拉比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生境”

“小生境”一词移植于生物学概念,指某种能够提供特定生物圈保护,避免物种遭受自 然选择压力的小环境。在技术创新的发展中也存在类似的小生境现象。初生的新技术通 常并不成熟而且脆弱,无法直接承受来自主流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小生境则可以为新技术   提供庇护,成为培养创新技术早期发展的“孵化室”。

1756年,瓦特从伦敦学成精密仪器制作手艺.格拉斯哥大学为他提供了一个修理和制 造教学仪器的岗位。在与科学家们频繁的探讨和交流中,瓦特逐渐从一名仪器制作工匠成 长为掌握一定科学理论的工程师。1763至1764年间,瓦特完成了修好大学用于课程教学的蒸汽机模型的任务,同时他也发现了这个模型存在的问题。他准备设计一个全新原理的 蒸汽机,得到了炼钢厂主罗巴克的支持。1769年,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样机完工,并申请了 专利,获得14年的专利保护期。后来,瓦特与富商博尔顿合作,博尔顿拥有最新式的机器 和熟练的工人。1774年11月,瓦特的机器能够正常运转,性能大大超出当时已有的市场机 器。但此时其专利权只剩下8年时间,而要从新机器的销售中获得利润,还需巨额的投资 和长久的时间。有鉴于此,他们通过向政府提交请愿书,设法延长专利权期限。政府在 1775年5月颁布法令,将其专利权期限延长到1800年。从18世纪末起,瓦特蒸汽机终于在英国全面取代了水力发动机和钮科门蒸汽机。

——摘编自迟洪刚、徐飞《瓦特蒸汽机技术创新的社会视角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小生境’”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