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52 道试题
1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2023-01-10更新 | 4597次组卷 | 35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2法律与教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
2022-06-16更新 | 9323次组卷 | 56卷引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总结提升】高一历史单元识记清单+综合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2021-06-13更新 | 14666次组卷 | 141卷引用: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总结提升】高一历史单元识记清单+综合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2023-01-10更新 | 4392次组卷 | 29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4货币与赋税制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2023-07-17更新 | 4216次组卷 | 44卷引用:第26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2023-06-21更新 | 4251次组卷 | 30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3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2023-06-14更新 | 4542次组卷 | 28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8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8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22-06-22更新 | 8949次组卷 | 57卷引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总结提升】高一历史单元识记清单+综合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这一机构的设立(     
A.推动了民主进程B.颠覆了寡头统治
C.削弱了元首权力D.保留了共和因素
2023-06-21更新 | 4619次组卷 | 37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0政治制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
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
2023-01-10更新 | 4236次组卷 | 29卷引用:单元复习0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学情反馈卷】-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