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美国成了孤家寡人,所谓十六国共同宣言,被周恩来的精彩舌战撕得粉碎。连美国最亲密的伙伴、会议主席艾登后来也承认:“虽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问题已看得很清楚,再打起来的可能性很小了。”这一国际会议(     
A.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B.展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风采
C.彰显了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威力D.体现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担当
2 . 明代士人在宣讲太祖圣谕时,经常呼吁人们依“高皇帝六言”,成就“极好的风俗”。为此高攀龙等士人宣讲时说:“人人有父母,人人随分孝顺他;人人有长上,人人随分尊敬他:人人有乡里,大家要和气些,人人做自家该做的事。”由此可知,明代士人的圣谕宣讲(       
A.强化了等级观念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倾注了儒家理想D.注重结合法律法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60年以后,湘、淮集团的首脑人物担任了战区各省的督、抚大员。他们重组地方政权,将辖区内布政使、按察使两司降为督抚属官,由其部将担任。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A.选官制度发生变革B.内忧外患局势缓和
C.中央权力逐渐下移D.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从表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
时期相关记载每乡平均规模
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约12500户
两晋“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
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上置四乡。”
500—2500户
隋唐“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约500户
A.组织划分趋于精细B.治理成效日益降低
C.官方渗透逐渐减弱D.政局变动影响突出
5 . 鲁迅曾指出:“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几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家。”对这一转变起到明确推动作用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文学革命论的提倡
C.民主与科学的普及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6 . 秦汉乡里组织拥有教化、征发赋役、维持治安、兼理听讼等职权;唐代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里设坊,田野设村,村坊邻里掌管核实户口、催征赋役等。据此推知(     
A.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国家权力呈下移态势
C.政府重视基层管理D.乡里组织有行政职能
7 .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要立即拘捕子女,不必经历三次还覆的过程;针对不孝行为,秦律甚至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刑罚,赡养老人渐成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代(     
A.基层治理趋于完善B.致力提升民众素质
C.治国蕴含儒学思想D.背离法家统治原则
8 . 《皇明祖训》为明太祖主持编撰的典籍,其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守分勿动……朝廷即斩奸臣。”这一规定(     
A.严禁大臣干预皇位继承B.旨在维护皇权的稳定性
C.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体现D.确立兄终弟及继承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载:“车驾行在临安,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西门则引湖水入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严陵、富阳之柴,聚于江下,由南门而入;苏湖米则来自北关。”材料反映(     
A.城乡经济联系密切B.政府规范商品贸易
C.苏湖已成产粮中心D.市民用水依赖汴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清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常见的条款。由此可以推知,改土归流(       
A.主要目的是增加赋税收入B.加强了土民对国家的认同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激化了改流区的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