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人会馆首建于明,至清而盛。明中叶以后这种由商人所建的会馆之所以出现,是经济因素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进行社会整合的产物。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全国出现了几个比较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经济生产区域,突破传统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千里不贩樵,百里不贩米”的经济格局。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贱商的传统有所改变,士大夫阶层对商人及其职业的鄙视、敌对转而采取认同的态度,清康熙帝曾说过“通财贸之血脉者,惟有商贸。”这一转变是各地商人会馆兴起的政治舆论基础。明清以来纵横捭阖的十大商帮,以全国为战场进行商业战争,本地商帮与客帮之间矛盾频出。一些侨居商人阶层与当地社会的隔阂还不时造成纠纷和冲突,本地商人依仗其地域和人际、文化优势,常常欺侮、排挤外来客商。而这种社会的边缘化地位又反而促进了他们的相互认知和认同。于是乡土观念浓厚的中国明清商人同籍人士各出其力,通过在客地修建富有故乡文化特色的恢宏壮丽的会馆,向人们展示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达到以群体力量共谋发展的目的。

——摘编自李晓琴、石涛《对明清商人会馆产生的动因探析》

材料二   近代上海的同乡会诞生于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民国时期,同乡会获得了较大发展,数量远远超过了会馆的规模。清末民初,随着新政的展开以及“社团主义”等新式社会概念的引入,很多社会中间组织都经受了早期现代化的更新与再造。较之会馆而言,同乡会内部管理民主化特征明显。同乡会一般都设有会员大会,选举理事会和监察理事会。另一方面,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也是一个重大变化。比如,宁波同乡会按照会务的多寡设立了各种分工明确的专职机构。除此之外,同乡会更加注重外来人口的现实生活,还将其业务范围扩展到推行教育、提倡实业、介绍职业、调处争执、慈善救济、公共卫生等“救生”事项。

——摘编自邱国盛《同乡组织与近代上海外来人口的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人会馆得以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会馆相比,近代同乡会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和近代同乡会设立的共同作用。
3 . 下列有关元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B.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
C.1276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
D.元朝建立后,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2024-05-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统一中原以后,首都平成地处边陲,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平城地区半耕半牧,土地贫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中原至平成又不通水运,一遇灾年,便饿殍遍野。孝文帝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好读书,“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太和十七年,服丧满三年后,孝文帝为实行“文治”理想,决心迁都洛阳。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二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规定随迁的鲜卑人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但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北魏在事实上开始放弃了二元帝国的政治架构,丧失了帝国的内在均衡。北魏因此自毁长城,在孝文帝身后不久便陷入严重内乱。

——据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决心迁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上升B.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
C.“一国两制”成功实践D.我国成功遏制金融危机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形成封君封臣关系。行臣服礼是受封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礼时为封臣者要脱帽、下跪、解下所佩戴的武器,向封君宣誓,誓词不外乎是“从现在起,我就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等。封君要授予封臣一块封土,颁授封土在封臣礼节完成后举行,封君或手执封土的象征物,或将作为象征的麦秆、泥土授予封臣。封臣死后,其子继续领有封土须重新向封君行臣服礼。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封君封臣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君封臣制的影响。
(2)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分析西周分封制与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异同。
2024-04-0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随着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1985年陈云提出一个重要建议:“对外开放不一定都是人家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可以到人家那里去。”以下改革开放措施不属于“到人家那里去”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B.推进外贸、外汇体制改革
C.实施“走出去”战略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4-03-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外交使节来往之频繁,来华使团规模之大、级别之高,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之深广,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这主要得益于(     
A.“海禁”政策的放松B.造船和海航技术先进
C.郑和下西洋的促进D.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9 . 陶弘景是南朝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自小饱读经书,儒学功底深厚。他早年就与当时的一些高僧有来往,晚年还自称是“胜力菩萨”转世。这反映了当时(     
A.三教合一的趋势B.儒学仍是封建正统C.士族统治的黑暗D.佛教民间信徒最多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东汉豪强地主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荀悦说“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仲长统也说豪强地主“膏田满野”,“田亩连于方国”。以此为基础,豪强地主不仅垄断了担任郡县曹掾佐吏的权力,而且可以由此升为政府中的高官。材料最能体现(     
A.土地兼并导致东汉衰落B.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大
C.政府鼓励豪强土地兼并D.经济地位影响政治等级
2024-03-03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