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江苏扬州·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23-24高二上·山东日照·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末魏晋时期,乡贤辈出,如陈龛、王烈等。史书载:乡村发生争讼,都寻求陈龛判正,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有盗牛者被抓获时,发誓改过自新,且曰“幸无使王烈闻之”。上述现象(     
A.推动了民风根本转变B.缓解了社会政局动荡
C.巩固了儒学统治地位D.填补了乡村治理缺失
2023-08-30更新 | 99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85年5月,党中央推行教育改革,改革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和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办法……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这表明,我国教育改革(     
A.厘清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B.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C.开启了我国高等院系调整的历程D.解决了国家财政收入紧张的问题
2023-08-29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03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2023-08-29更新 | 1061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法国起草民法典时,法学家、政治家、律师们前后共开了107次全体会议。拿破仑经常会参与讨论,经常问“这公平吗?这有用吗?”,还要求制定出来的法典必须适合法国农民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还有兴趣在烛光之下阅读。由此可见,《法国民法典》(     
A.兼顾法律严谨性和通俗性B.注重协调社会阶级的差异
C.成为西方民法的集大成者D.得到法国民众的普遍认可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睡虎地秦墓竹简·置吏律》规定,任用吏和尉时,若有不应任用就行使职权,或私下谋划就派往就任的,“以律论之”;任免吏、佐和各府属员时,“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其有死亡及故有夬(缺)者,为补之,毋须时”。这些规定(     
A.体现了官吏任免程序的规范性B.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D.防治了官吏选拔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23-24高三上·山西吕梁·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塞罗在谈及希典民主政治时认为:人民是浑浑噩噩的,民主制给他们过多的自由,必然会使他们变得盲目、任性、放纵、蔑视法律、不服从任何统治者。西塞罗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缺乏合理程序B.直接民主制易导致权力滥用
C.代议制可维护多数人的利益D.雅典公民参政的积极性高涨
22-23高二上·云南保山·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A.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2023-08-22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01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