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策》载:赵武灵王路过磁县,听上层社会普遍反映,周绍是“父之孝子,君之忠臣”,便赠送玉器酒食求见,周绍托病推辞。后来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就赐给他胡服,任命他为教导王子的“傅”。这反映了当时(     
A.官吏选拔任用重视德行B.儒家忠孝思想成为主流
C.察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地方有举荐人才的权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1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些文件统称《奏订学堂章程》。颁布后,在朝野的合力推动下,新式学堂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最终成为定局。传统风俗教化也转变为社会教育,普及识字,推广新知。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人士对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倡导培养新型国民,他们将具有独立的人格、开放而自由的人生价值、新型的国家观念和建设新型国家的本领。从本质上讲,这种新式教育是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也是以人为本的。从国民教育的思路出发,民国初期的教育家又具体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三者相辅相成,旨在将培养新国民落到实处。

——摘编自郝莫云《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新式学堂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新式学堂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     
A.揭露了日本并吞华北的阴谋B.打击了国民政府的投降政策
C.利于激发爱国青年抗日热情D.表明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4 . “往日有苦不能讲,今日理直气又壮。往天穷人三寸矮,今天穷人万丈长。”“金枫子,并红花,分田分土我们穷人要当家,团结起来力量大,打倒土豪和恶霸。”这些民谣体现了(     
A.农村革命根据地积极性提高B.国民革命运动成果突出
C.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D.“三三制”民主选举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先秦诸子在著述中多次提道: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把这些思想应用于钱币制度,就是:外为圆肉(即钱体),所以像天;内为方孔(即钱的穿孔),所以像地。于一钱之中,法备天地,天覆地载,万宇一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A.先秦冶炼技术日益成熟B.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传统文化影响货币形制D.货币形制走向规范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生活的变迁

19591031日,北京市副食品商业局、市公共卫生局发出《关于修订对病人肉食、鸡蛋、蔬菜供应标准的通知》,其中规定,对产妇给予一次性补助,鸡蛋2斤、肉2斤、红糖2斤。……从19611月起,对浮肿病人每人补助鲜鱼2斤。

——陈煜《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1981421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友谊时装设计了一种新式样的连衣裙,玲珑俏丽、独具风格、美观大方,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妇女的青睐。

——陈煜《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共二十大报告结合材料及所学,以“人民生活变迁的幸福历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B.实现共产主义
C.打倒列强除军阀D.进行战略转移
8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世界银行统计“一带一路”中长期看将帮助全球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说明该倡议(     
A.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B.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C.推动了地区热点问题的彻底解决D.拓宽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同时也是瘟疫高发期。这一时期的疫灾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水患灾害严重B.少数民族政权医疗水平落后
C.百姓漠视疫情D.战乱频仍以及人口大量迁移
10 .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下表为20世纪初中国部分科学小说中描述的国人对“飞车”的想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说始发作者精彩片段
《月球殖民地》
1904年
荒江
钓叟
流落东南亚龙孟华,遇玉太郎驾气球自日本而来,于是随其飘游世界,历览月球世界,大发感慨:“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黄、赤、黑、白、棕的五大种,另要遭一番大劫了。”
《新石头记》
1905年
吴趼人
甄宝玉以“经济话”规劝贾宝玉,宝玉不以为然。甄宝玉为他创造了乘飞车进入“文明境界”到处参观的机会。贾宝五如梦初醒,暗想:“我本来要酬我这补天之愿,方才出来,不料功名事业,一切都被他全占了,我又成了虚愿了。此刻不如且到自由村去,托在他庇荫之下罢。”甄宝玉因讲求“经济”——当然也包括科学而大受赞扬,贾宝玉因其“虚愿”而被嘲笑。
《空中战争未来记》
1908年
包笑天
幻想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洲各国争霸,凭借飞艇展开空中大战,作者最后“附言”:二十世纪之世界,其空中世界乎?试观方在初期,而各国之奖励空中飞行船者,不遗余力。苦心殚虑之士,犹能牺牲一切而为之。今岁观于海内外报纸所载,经营此空际事业者,尤也,世界文化日进,生民智慧日浚,上穷碧落,下彻黄泉,咸足为殖民之地。我造进步之迅,当不可以限量,则此一小篇者,诚非凿空之谈也。

——据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结合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小说作者的“飞车”梦。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事正确,逻辑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