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114 道试题
1 . 1747年乾隆帝发布上谕:“从前各处乡绅,恃势武断,凌虐桑梓,欺侮邻民,大为地方之害。及雍正年间,加意整饬,严行禁止,各绅士始知遵守法度。……乃近日旧习复萌,竟有不顾功令,恣意妄行。闽省为尤甚。”这表明清代(     
A.福建省的民风彪悍B.地方分权形势严峻
C.基层治理有待加强D.专制皇权受到挑战
2 . 美国国会中,有一种通称“参议员礼貌”的惯例,即总统提名各州联邦官员时须与该州同属一党的参议员协商,否则总统的提名往往难以获得参议员的批准。迫于可能遭到拒绝的压力,总统不得不遵循此种“礼貌”。这体现了美国(     
①分权制衡原则   ②国会是权力的中心
③实行政党政治   ④文官制度难以为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春秋战国时期,某派思想家强调“任物自然”,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这一思想流派是(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一战期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据杨大金《中国工业志》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指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6 . 如图是当今10大科技典型案例。这表明(     
A.科技主宰人类B.娱乐方式变化C.科技改变生活D.人类交往扩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创办各种合作社及银行缺乏必要的资金,因而发行一定数量的股票来筹集资金,有各种合作社股票、银行类股票和商业性企业股票。股票以小面额为主,一般为0.5元或1元,认购的股金可以分期缴纳,群众还可以将实物折款认购股票,适应了根据地民众购买能力和特点。各级政府积极宣传,采用革命竞赛的办法动员群众入股。股票都有固定的红利,而且可以申请退股,带有明显的债券性特征。为防止出现被操控的现象,持股数量有严格限制,股票严禁充当现金流通。根据地军民并不是把股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甚至在购买股票后,又全部将股票退还苏维埃政府,无偿捐献。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股票应用于根据地在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万立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股票发行的探索》


(1)根据材料,概括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股票发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股票发行的意义。
8 . “亲亲相隐”是古代刑律的一项原则,即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律·名例一》规定:“告言诅詈(诅咒)祖父母父母”为“不孝”,列入“十恶”重罪,处绞刑。《唐律·名例六》规定:“诸同居……有罪相为隐……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汉宣帝时亲属相隐的范围为父子、祖孙、夫妻。唐律扩大至兄弟、兄弟妻、外祖父母、外孙、孙之妇。唐至清的刑律均规定:“告越亲近的尊亲属罪越重”。

在古罗马,家长是一家之主,其妻、子、媳、孙子、孙女等家子无独立人格,即使家子贵为元老、将军,也不得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罗马法曾规定对尊亲属和对卑亲属提起刑事诉讼都相互丧失继承权,但又明确规定:叛逆罪和不效忠皇室罪除外。古罗马的容隐亲属范围仅限家长的妻、子、媳、孙子、孙女,未涉及兄弟、伯叔等。在古罗马帝政时期,罗马法还允许子女可以在受家长虐待及侵害其特有财产等情形下,控告家长(父)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摘编自范忠信《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古罗马法律传统中“亲亲相隐”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古罗马法律传统中“亲亲相隐”存在差异的原因。
9 . 如图是1949-2010年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段人民币汇率调整为人民解放军顺利进行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②段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人民币保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
C.③段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期间,人民币间歇性调整汇率
D.④段反映了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10 .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边疆治理,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边疆治理的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以后的王朝国家是以其统治的中心区域来界定边疆的,其范围取决于自身统治能力的大小,以及中原王朝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秦以后不同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基本方略都是“守中治边”。同时,“使四夷之臣,各守其地”,采取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后又实行了土司制度。王朝国家还用夏变夷,实施教化;采取在边疆驻扎军队、发展交通、移民戍边、发展经济和对少数民族战争征服等方式。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集体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处理国家面临的边疆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开展民族工作,疏通民族关系,解决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问题;把统一的政权组织建立到边疆的基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社会改革;将完成任务的边疆军队成建制地在当地转业,实行军垦;从内地向边疆移民;安排国家建设项目;把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安排到中央或省级政权系统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