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12 道试题
1 .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在结构上显得粗糙,因为它只是一种领主和附庸间的私人关系,物资资源也没有归属中央政府,而是被大小领主私下瓜分。由此可见,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A.财产等级制度B.封君封臣制度
C.血缘等级制度D.庄园与农奴制度
2 . 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文化辞书》收录了“共产主义”“剩余价值”“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丰义”等词条。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盛行B.印刷出版业的兴盛
C.维新思想成为潮流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9年,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埃及祖国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此举意在(     
A.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B.表达非洲普遍的排外情绪
C.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D.成功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
4 . 某同学在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课题时,制作了下图。其中最适合填入方框空白处的内容是(     

A.殖民主义B.马克思主义C.帝国主义D.凯恩斯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环境恶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持续蔓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这表明当今世界(     
A.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B.和平与发展遭遇挑战
C.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D.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故事集《天方夜谈)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很多故事来源于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民间传说,并在中国广泛流传。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阻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B.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C.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D.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如图反映了(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
C.俄罗斯的领土扩张D.西亚的农耕技术传到欧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第一次中央官制改革有名无实。其后设置资政院,然而权力相继由满族内阁与皇族内阁掌控,载洵等人“殖其私财,卖官鬻缺”。各省请愿者虽云集京师,但“政府始终冥顽如故,最后竟以军警驱逐请愿代表回籍”立宪运动最终失败。

——摘编自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

材料二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制定之后,各方争议甚大。中国民主同盟认为,“此次宪法所依据的宪草乃国民党片面提出的草案”,违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程序与精神。孙科等国民党高官认为,该法“思想上有矛盾,因之在制度上欠和谐”,不能体现典型的时代性格。其他国会代表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都未参会,“由此产生之宪法,安能期其有效?”该宪法最终沦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装饰品。

——摘编自汪朝光《中华民国史(1945—1947)》

材料三   在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工作。除了全国各级人大596万多代表的讨论外,还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全民讨论,参与人数达1.5亿,形成了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该宪法的制定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为其后历次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依据。

——摘编自董成美《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宪法》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认识。   
9 . “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这帝国”最有可能是(     
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时,计划先提公款10万两白银,其余大部分资本再凑股成之;在筹建开平煤矿时,确定招股80万两白银作为资本。以此方式进行筹建的企业属于为(     
A.官办企业B.军用工业
C.民营企业D.官督商办企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