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南宋末年,浙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带着自产的米,到市场上交易香烛、油盐、药饵之类的日常用品。当地米肆(店铺)将米运至杭州、苏州等地出售,出售后用所得收入在当地购买货物,再回到浙江市场上销售。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魏塘镇(     
A.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B.商人群体大量涌现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摘编自贾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材料二   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

——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汉代组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汉代赋税征税标准以土地为主。

唐代组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

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明代组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清代史实加以说明。
2023-04-20更新 | 697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3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这一时期非洲遭受的殖民灾难最为深重。对刚果实施残暴统治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辩护说:“我们唯一的纲领是让国家在士气和物质上得到重生”,这一辩词在西方具有普遍代表性。1902年,英国学者霍布森批评说:“帝国主义的最大危险在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它已习惯于这种(利他主义)自我欺骗,从而丧失自我批评的能力。”“帝国主义的当前趋势正在向这个方向(战争)发展,作为反作用力其后果可能是西方国家的衰败和西方文明的崩溃。”

——摘编自[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

材料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艾德礼(1945-1951年英国首相):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同意印度独立)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主要原因,并说明霍布森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种观点的区别。试从国际形势角度说明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740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及其官员不再自行编发官方文书,而是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枢密院审定,再据此发抄。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进奏院与枢密院相互制约B.枢密院掌控文书编辑权
C.枢密院可以确保奏令准确D.专制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近代,“封建”概念发生了巨大蝶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16131682)《郡县论一》

材料二   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将过去的落后的斥之为封建,而将明治维新前的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在1916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曾居留日本的陈独秀将封建制君主专制等同,这无疑是对封建古义的巨大背离。

——摘编自张志强《恽代英封建观考析》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及中国的泛化封建观,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首先是以西的结果一西方有的中国也有;然后才有以一现实的需要促使我们从当时的眼光去看待中古历史上的封建时代。因而封建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古义的中国概念,首先是被点化成舶来品,然后才格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社会标签。

——摘编自冯天瑜等《封建概念再认识笔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所指“封建”一词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顾炎武此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所述的“封建”的具体含义,并说明含义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文中的“现实需要”进行解释。
2023-04-26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9 .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10 . 《全球通史》中写道:“从19世纪初期开始,因为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英国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以适应这样的社会变化。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改革时期。”那么资产阶级民主化的标志就是(     
A.改变社会结构B.英国的议会改革C.宗教改革D.商业改革
2023-06-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