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 .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诗经·大雅》(西周) 《墨子·兼爱》(战国初期) 《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据图1、图2可知,当时(       

图1   春秋列国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A.传统政治体制焕发生机B.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变化
C.频繁战争阻碍社会进步D.统一封建国家趋势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节假日概况

汉代
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除此之外,一年中还有腊日、伏日、元日、社日等节庆假日

唐代
永徽二年,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谓之“旬休”;一年共有53天的节庆假日,包括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

宋代
官吏的日常休假,沿袭唐代,仍是十日一休沐。宋代一年有54天节庆假日,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7天。宋代不认同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

元代
在公休事宜上一改宋代旧制,虽保留了“十日一休沐”的旬假制度,但节假日骤然大减,共计16天

明代
取消唐宋以来官员的旬休制,代之以一月一休制。公假较元代进一步缩减。明代将大部分传统节假日都取消,只保留元旦、冬至、元宵三节休假

清代
清代基本沿袭明代公休制度,在此基础上取消例行的日常公休,将冬至、元旦、元宵三个法定节日休假串联,谓之“封印”休长假

——据杨联陛《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等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节假日变化的一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趋势准确,阐释清晰,逻辑严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每当夜色降临,欧洲各地城市会实施宵禁。16.17世纪,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英国咖啡馆、餐厅、小酒馆可以通宵开放。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夜晚也不再关闭域门,甚至连城墙都推倒了。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伦敦也出现了斯特兰德广场、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三大夜生活商贸中心。

材料二   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类似的状况引发了劳工群体的抵抗。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   人类在黑夜的很多活动其实都具有经济意义,无论是夜生活的兴起,还是夜间劳动,本质上都是夜间的经济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欧洲夜间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
2023-09-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三个统计时段的民族工业平均增长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1912—1920

1920—1936

1936—1949

增长率

13.4%

9.4%

5.6%

A.一战结束之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B.国民政府时期工业发展陷于停滞
C.民国时期经济呈现持续下滑趋势D.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影响经济发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

明清时期,在宗法社会貌似坚硬的外壳之下,潜流暗动,社会风尚的变迁,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商人地位的提升,文人士大夫遂情达欲的生活旨趣,虽然不足以立即改变总的道德秩序和社会面貌,但却持续不断地腐蚀和动摇着传统社会的基石。中国社会正在冲破传统,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明清时期,宗族仍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调节机制。但是,宗法的约束效力逐步涣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日趋明显。经研究者统计,至少在清代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为普遍的家庭还是由父母和子女结合成的三角。明清妇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迹象,如在一些士绅家庭中,女子读书作文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中下层家庭中,妇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商人精神与社会风尚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正式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观念,商人本身也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传统价值取向的变迁,导致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了崇商的趋势。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追求奢侈享乐的风尚。在商业繁荣的背景下,以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

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愈显苍白无力,社会道德价值体系面临深刻的危机。有悖于正统道学的理欲观念,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张扬个性、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也助长了准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之风。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上述材料中明清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有何逻辑关系?
(2)分析明清社会生活“因循”与“躁动”并存的原因
8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9 . 【服饰的时代变迁】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的平面纸样的发明使服装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业的发达显得手工制作衣服非常麻烦,从19 世纪上半期开始,欧美等国的发明家开始发明相关的机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人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发明了锁式缝纫机,并申请了专利,缝纫机被大量生产。缝纫机从数量方面推动了服饰的普及化,化学染料的发现则从色彩入手推进服饰走向世俗化。中产阶级主导的思想观念促使英国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巧与富丽,而是随着工业机械和工业产品的外形和功能开始崇尚率直、简洁、大方和整体感”,英国民众的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装的西服三件套越来越多地受到资产阶级企业家和一般市民的欢迎,成为工作与外出的便装。从国家议员到市场推销员的男士,无不例外穿着西服套装,单从外表上来看确实很难分清身份,只不过质量不同。随着二手服饰贸易的繁荣,就连工人阶级也有一套看起来体面的西服。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与运动的普及,各个阶层的妇女逐渐适应女裤这一装束……下身体积变小的衬裙避免了走进壁炉时硕大的裙子会不小心碰到火苗而发生意外情况,减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死亡率。

——摘编自顾萌,宋严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平民化趋势和原因的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变化给英国造成的影响。
2023-08-04更新 | 313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政治改革方面,也体现在思想、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除了今文经学运动外,一些观点和行为也从根本上重新定位,这是由传统学术的变动趋势和西方思潮的涌入所引起的。社会方面,个人代替家庭和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买办和军阀两个新兴阶级备受瞩目,同时,城市数目激增。经济方面,对政府财政的批评增多,贸易逆差加剧,而且外国对中国经济中的现代部分的控制加深……在这十五年里,旧的思想、社会和经济秩序已荡然无存,而新的秩序正蓄势待发。这种快速的转变,预示着一场大的政治动荡将翩然而至,历时两个半世纪的满洲王朝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采它不能与时代同行,并提供一种替代暴力变革的方式,它将注定灭亡。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潮流·秩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9-0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