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万有引力定律使天地间的一切运动都变得可以领悟和预见,于是17—18世纪西欧出现一股狂潮:贵族和各界富人购置望远镜、捕捉蝴蝶、或者兴建家庭实验室,历史学家们搜集证据以弄清支配民族兴衰的法则,研究政治的学者则对各种政体进行比较鉴别,以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政治制度。17—18世纪这些现象反映出(     
A.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随之兴起B.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C.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普遍建立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3-05-14更新 | 46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78年,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的墓葬中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其中一件是贵霜帝国时期的镶嵌绿松石金踝饰。该制品采用中国的“失蜡—失织”技法制作,四周刻着龙纹,中心图案为穿着汉服的人驾神兽驱车而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失蜡—-失织”技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此地
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金踝饰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龙已成为贵霜帝国图腾
④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带动亚洲区域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法国著名汉学家艾田蒲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他将18世纪欧洲出现长达百年的“中国热”称作“中国之欧洲”。与“中国热”现象相关的是(     
A.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开始传入欧洲
B.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相继传入了东亚与欧洲
C.四大发明等技术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D.儒家经典引起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
4 . 下表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部分史实。体现了科举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发展趋势是(     
隋唐“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投卷”、“公荐”(考前请托)
两宋“取士不问家世”(以考试成绩定去留);“封弥”“誊录”(密封和誊录试卷)
A.开放性与公平性B.自由化与宽松化
C.保守性与单一化D.公正性与形式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2009年山东高青陈庄出土的西周中期偏晚的青铜“引”簋,簋上铭文记录了周王派官员去承继其祖父管理齐国军队。该内容可以佐证(     
   
        图为“引”青铜簋
A.各诸侯国军队由周天子控制B.以血缘亲疏与嫡庶进行分封
C.诸侯并非完全独立于周王室D.西周中晚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6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历史结论

A

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有利于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B

“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C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D

无偿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平均分配一切土地”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AB.BC.CD.D
2023-05-14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科技规划

材料一科技规划的理论源自规划科学。20世纪20年代,苏联提出“规划科学”的思想。1930年,苏联科学院首次制订全面的科学研究计划。1931年起,“规划科学”的思想被引入西方。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后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以集中管理国家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私人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等科研力量。1945年,该局局长在报告中系统阐释了政府“为何”和“如何”支持科学,强调国家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该报告被视为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蓝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过多个科技发展长期规划。其中,《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的影响尤为深远。

规划方针内容摘要
《十二年规划》(1956年制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要的科学技术任务,在目前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抓住12个重点;对数学、力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八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做了说明;对于少数重要的空白和薄弱学科的研究机构,如原子能、无线电电子技术等,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优先给予支持
《规划纲要》
(2005年发布)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确定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新药创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从学科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对基础研究进行部署
(1)阅读材料一,分析科技规划兴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十二年规划》和《规划纲要》的认识。
8 . 中国的“世界史”书写

中国传统史书总体采用“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一直盛行到晚清。1874年出版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也融入了一些圣经历史,并将传统纪年方式和西方公历纪年相结合。黄遵宪在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中主张以“华夏”而非“中华”为国名,以淡化“自尊卑人之意”。

进入20世纪,“欧洲中心论”影响较大。从20年代起,有不少中国学者对此提出挑战:1924年,陈衡哲《西洋史》出版,她希望借此“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他的一个大缺点”,提出“国际主义的目的,是在求人类的彼此了解,及各国文化的成为世界的共产”。

20年代末,共产党人杨贤江在译著《世界史纲》中,将世界划分为三个阵营:苏维埃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被帝国主义盘剥的广大殖民地,并指出“这一新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又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时代”。

1934年,何炳松《外国史》认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关系世界前途确是非常重大”“旧式外国史总以欧洲一洲为中心;东洋史则以中国一国为中心。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阅读材料,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视角转换的过程。
(2)结合所学,对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挑战“欧洲中心论”的现象进行阐释。
9 . “艺术赞助人制度”与欧洲近代绘画

材料一15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和意大利的一些大商人,都有对文化事业的爱好,他们乐于充当文化赞助人。艺术家把作品卖给赞助人,买家也会委托艺术家制作特定作品。有学者称其为“艺术赞助人制度”。《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富商约稿所绘,米开朗琪罗应教皇要求创作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西斯廷圣母》则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此后三个世纪,欧洲画家们也多依宫廷贵族的委托进行创作。画家被委托人和贵族阶层供养,几乎等同于显贵家族的仆人。这段时间盛行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普遍遭到鄙夷。

材料二19世纪之后,新一代艺术家们不再依附教皇和贵族,画家们的创作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国画家库尔贝宣称:“(我)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雷诺阿的名言是:“如果画一个东西不能给我乐子,我画来干吗呢?”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画一切事物。随着照相术的发明,传统的“画得像”失去了意义,“风格”变得至关重要。1872年,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标志着一个新画派——印象派问世。他们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1)阅读材料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15世纪以来欧洲画坛“赞助人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画坛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变化的原因。
2023-05-12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礼与法

1902—1911年,清王朝谕令大臣沈家本主持修订新律法。在其倡议下,设立修订法律馆、编译外国法律著作、开办法律学堂,制定了多部新式律法。然而,本次修律却引发了一场关于“礼法”的大争论。礼教派提出“中律为体,西律为用”,法理派认为“如为筹备宪政,模范列强,实非博采东西大同之良法难收其效”。礼法之争被《申报》报道,清朝覆亡后,相关法律被民国政府完善后颁行。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部分)

修律过程法理派礼教派
《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1906年),第一个单行诉讼法,受驳斥后搁置沈家本:主张父祖子孙别籍异财、男女平等;否定“宗法”“家族”的作用;采用西方的陪审制和律师制张之洞:“本法所纂,父子必异财,兄弟必析产,夫妇必分资”;“应博采东西诸国律法……而仍求合于国家政教大纲”;“欲求节操端严、法学渊深者,实不宜得”
《大清新刑律草案》(1907年),受抨击后修正沈家本:更定刑名、酌减死罪、废除凌迟等酷刑;“子孙违犯教令”“全是教育上事……无关刑事,不必编入刑律中也”劳乃宣: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害伤害等罪的刑罚;把“旧律有关伦纪礼教各条”“逐一修入新刑律正文”
《大清新刑律》,1911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正文采用近代西方单一刑法体例,分为总则和分则。附录增补礼教派主张,如保留斩刑、加重对有违传统礼教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卑幼对尊亲属不得适用正当防卫之法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