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97年,香港GDP为1.34万亿人民币,到2019年,香港的GDP已达2.52万亿人民币;2020年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香港 GDP下降6.1%,但 GDP也达2.41万亿人民币,人均GDP高达32万人民币。2021年5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8%,是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此外,出口创新高、失业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香港
A.香港经济政治持续发展B.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C.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D.始终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
2021-09-06更新 | 67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文物与博物馆

材料一   乾隆帝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他对各类艺术的酷爱,推动了当时工艺的发展,有些工艺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奇制品层出不穷。遗留至今的很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都是当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造办处的档案保存至今,记载了许多工艺美术品的作者、制作过程等。乾隆帝本人艺术修养甚高,阅赏钤印是他的喜好,故宫珍藏的很多传世书画精品都钤有乾隆的玺印。乾隆帝还吩咐对宫中藏品进行了整理、登记,例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就是两部大型书画著录;《西清三编》,收录了清宫所藏的数千件古代铜器;《四库全书》则共收书350379337卷。

——摘编自郑欣森《乾隆皇帝的收藏与鉴赏》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大事记

时间

大事记

1925

故宫博物院成立,正式向民众开放

1933

故宫博物院开始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四库全书》等文物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拨付故宫博物院大量经费,用于宫殿、文物等的修缮和维护,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1987

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

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2002

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持续到2020

2007

故宫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

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9

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

2021

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实施英才计划,进行学术研究和后备人才培养

2022

故宫博物院近5年来举办教育活动、公众讲座、展览共7200余场次,引进展览、赴境外办展36项,在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排名居领先地位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乾隆帝收藏文物所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对上述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解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2022-12-23更新 | 692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小细节、大历史】

材料   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细节,丰富的历史细节背后往往蕴藏着真实的历史。   

著作或论文《科学革命的密码》(东方出版中心,202112月第1版,第253254页)1554年,一支拥有50门火炮的西班牙炮兵部队在开往荷兰前线时使用了近5000匹战马。火药武器及其全军装备所需要的如此高昂的成本,极其有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竞争体系的诞生和演化,相继带来一场“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战疫:人类历史上的悲壮记忆》(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207月版,第208页)18121224日,当最后一批法国部队狼狈地撒到德国时,拿破仑的60万大军只剩下约4000人,其中大部分人染病。至此,拿破仑征服俄罗斯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后人将这场令拿破仑蒙羞的瘟疫称为“斑疹伤寒将军"。
《中国近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7月第1版,第162页)同盟会发难的原定日期是旧历八月十五日,后因预备不足,改迟十天。却在八月十八日,俄租界的爆炸使革命党的机关被巡捕破获,革命党人名册也被搜去,于是仓促之间定八月十九即阳历十月十日起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王妹、侯少卿)1961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1964年,袁隆平再次发现1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耗时9年后,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亩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围绕“小细节、大历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中国粮食

早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来自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种植技术就已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地区落地生根。渤海国(698年—926年)卢城之稻的种植则无疑是东北亚稻作农业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辽金两朝龙兴于东北地区,多样的自然环境为人类进行各具特色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卢城之稻也在此时西传到达了今五常所在的金源内地;东北南部的稻种溯辽河而上进入松嫩大平原,两条稻种传播路线在此交汇。咸丰四年清政府在此设立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称此地为五常,享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的五常大米正式得名。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五常地区在辽金时期成为稻作农业发达地区的有利条件。

美国不仅拥有地域辽阔、土地富饶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大陆殖民开发的独特的历史条件,农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土地问题有着与众不同的解决方式。到1979 年美国农产品的商品率,大米为99.5%,小麦为96%,稞麦为81%,玉米为62% ,在美国占比高达90%的小型家庭农场中,农业产出已由自给半自给转变成商品性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出现了基于农业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电子商务业务。


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王阳2011年所著的《黑龙江垦区发展简史》中写道:“64年前,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延安的火种点燃了北大荒;53年前,为建设北大荒,10万大军挺进荒原;43年前,50余万知青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北大荒;33年前,改革春风拂动全国,北大荒探索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20207月经国务院批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被界定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2020年黑龙江省获粮食总产量、人均产量、调出量三个全国第一;2021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超过了法国、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点。“北大荒七十年,从鬼沼到粮仓”,说出这一巨大转变的战略意义。
2023-03-31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体现了2008—2020年世界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据此可知(     
类别状况
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全球GDP比重2008年占31%,2011—2019年占28%
外国投资占全球GDP比重2017年占5.3%,2019年占1.7%,2020年占1.4%
外国直接投资流入2016年2万亿美元,2019年1.48万亿美元
私人资本流动2014年4140亿美元,2019年2290亿美元
跨国企业数量2008年8万多家,2017年约6万家
A.世界经济规模大大缩小B.经济全球化遭遇困境
C.国际贸易值呈下降趋势D.跨国公司的利润减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带着包括古钢琴在内的诸多西方文明成果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才日益密切。利玛窦来到中国后转多地,广交仁人志士,了解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文明。他的朋友就包括科学家徐光启和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与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利玛窦还与徐光启一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明末研究数学之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他就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传播政策、理论与实践历经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78年到1999年),以对外宣传小组成立为起点,《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一批对外刊物陆续发行。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开始逐渐恢复起来,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国家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外宣思想路线。第二次浪潮(从2000年到2017年),以中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起点,“央媒”在海外“抢滩登陆”后进一步纵向“深入”海外市场。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已经从图书、期刊、报纸、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介传播,转变成为组织传播和部分地区、部分国家的人际传播”。第三次浪潮以2018年“三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一”为起点,媒体融合步入新阶段,全媒体格局加速发展,国际传播正拉开全球性战略传播格局的重组生态下,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重组的宏大序幕。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摘编自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历史条件,简要分析利玛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传播三次浪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积极意义。
2023-09-29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程

阶段概况
1949——1978年这一阶段强调有计划、有组织、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与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中央计划管理的科技体制,但对基础研究的带动力度不够大。
1978——1985年197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78——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科技体系的恢复与重建,无法满足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
1985——1995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全面启动。主要策略是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1995——2006年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
2006——2012年2006 年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专利法》,突出市场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国家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年,改革目标演变至“建成更加完备的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转变科技管理定位,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

       ——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①可以指出科技体制在某一个阶段的特征,也可以指出某几个阶段演变的特征;②明确写出所选阶段;③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保温卷)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绅阶层源远流长,但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成为一个群体,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其相应的功能。明清士绅阶层鼓舞民众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修建农业灌溉设施;带领乡民开山架桥,修建道路,并定期修整维护道路;躬体力行,传授经典,传播传统道德信条。每逢粮食歉收、灾荒年份、乡民生活窘困之时,士绅阶层筹资筹粮,开设粥棚,赈济乡民。士绅阶层带领乡村民众制定乡规民俗,对地方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士绅阶层有时候还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无情地剥削乡里民众,强迫民众为其劳动服务。在调解处理乡民诉讼纠纷时,士绅阶层有时也会因为收受贿赂,导致调解判罚的偏颇。

——摘编自李富豪、罗运胜《论明清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对当今乡村振兴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保甲废弛,政府对乡村治理进行了适度调整与变革。晚清政府仿效日本推行地方自治,在乡村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且具有现代治理色彩的举措,如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和发展乡村经济等。1915年,民国政府在清末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相继颁布了《地方自治试行条例》及《施行细则》,最早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乡村自治模式。192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渐成风尚,众多社会精英投身其中,中国乡村建设呈燎原之势,600多个乡村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参与其中,通过兴办教育、改造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办理防卫,复苏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再造”与“民族自救”。

——摘编自冯俊锋、唐琼《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

材料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20219月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士绅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并分析其不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